王黼的案子,在大理寺手里结得飞快,快得让人心惊,仿佛背后有无数双手在拼命推动这具替罪羊走向断头台。案情?不重要。证据?走个过场。结论早已注定: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罪无可赦!奏报很快呈递宫中,朱笔御批,冷酷无情:斩立决!抄没家产!家人流放三千里!
消息传出,市井议论纷纷。有人唏嘘,有人唾骂,更多是麻木。这便是大宋,一个对文人官员相对“仁慈”的王朝。王黼这等高位重臣,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最终也只是一人掉脑袋,家人充军了事。这要是搁在百十年后某些朝代试试?皇帝震怒之下,给你来个“夷十族”的“帝王套餐”尝尝鲜!就算不夷十族,牵连个三族五族血洗一片,那也是常有的事。王黼一家,某种程度上,还得“感谢”生在了这“刑不上大夫”潜规则盛行的赵宋官家!
然而,那些被狠狠割了肉的世家豪族们,岂是市井小民那般容易糊弄的?
“砍个王黼就想把这事儿了了?”世家门阀的深宅大院里,传出冰冷刺骨的嗤笑,“当我们是没见过世面的泥腿子,砍几颗人头就拍手称快、感恩戴德了?做你娘的清秋大梦!想屁吃呢!”
“老子们的钱!钱!钱呢?!”愤怒的咆哮几乎要掀翻屋顶,“那白花花的银子,堆成山的铜钱,轻飘飘却价值万金的银票!都他娘的打水漂了?!少拿个替死鬼来糊弄事!真金白银!我们要看到真金白银填上这个窟窿!否则……”
否则什么?威胁的意味不言自明,那未尽的尾音比任何咆哮都更令人胆寒。王黼的血,根本浇不灭世家心中那熊熊燃烧的、被掠夺了财富的滔天怒火!
尚书右丞相李纲,这位大宋朝堂上硕果仅存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最近心力交瘁到了极点。还不到知天命的五十岁,整个人却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须发凌乱,眼窝深陷,皱纹深刻得如同刀刻斧凿,背脊也佝偻了几分。乍一看,竟似七老八十的风烛残年。
无他,太他么累了!心力交瘁!
上面那对至尊父子,太上皇赵佶和皇帝赵恒,就没一个省油的灯!一个退位了还指手画脚、异想天开;一个优柔寡断、遇事就慌。净他么给朝廷捅娄子、找麻烦!耿南仲、李邦彦那帮子舔狗佞臣,平日里只会拍马溜须、捧臭脚、哄主子开心,真出了泼天的大祸,一个个缩得比乌龟还快,屁用不顶!最后擦屁股、灭火、收拾烂摊子的千斤重担,全压在他李纲这老迈的肩膀上!
最可恨的是,这祸事的根源——那被世家豪族挤兑掏空的钱窟窿,本就是那对父子纵容耿南仲搞出来的!现在火烧眉毛,要用真金白银去填坑救火了,这爷俩倒好,谁都不愿意从自己鼓鼓囊囊的内帑里多掏一个子儿!推来搡去,仿佛割他们的肉一般!最后,在朝堂压力和李纲几乎要摞挑子的逼视下,赵佶和赵恒才如同铁公鸡拔毛,万分肉痛地各自从内帑
第132章 李纲夜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