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2章 钟摆停在黎明前[1/2页]

灵案玄机录 一米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晨光微亮,城市钟楼的指针仍停在4:03,未再跳动。
     灰烬还在窗外飘,像一群疲惫的蝶,缓缓坠入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顾尘站在窗前,目光钉在那座沉默的钟楼之上。
     它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被一层看不见的薄膜包裹着,与整座城市的节奏脱节。
     交通信号灯无序闪烁,地铁报站系统重复播报“当前时间为3:42”,而手机、电脑、监控屏幕上的数字却清晰跳动——2025年4月5日,6:17。
     一切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唯独机械时间,停滞了。
     他低头,手腕上的旧怀表链轻轻晃动,铜扣已磨得发亮。
     这是母亲留下的唯一信物,缠了二十年,从未取下。
     此刻,金属贴着皮肤,竟有种诡异的温热,像是体内有某种东西正与它共鸣。
     “不是它坏了……”他声音低哑,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是它终于‘看见了。”
     吴悦靠在门框边,脸色仍苍白,鼻腔残留着水晶粉末带来的刺痛感。
     她刚从一场意识崩塌的边缘被拉回来,身体还在颤抖,但眼神已恢复锐利。
     她听见顾尘的话,皱眉:“看见什么?”
     “我们烧掉的不是画。”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床头空荡的位置——那幅“悦悦 amp; 小尘”的儿童画已化为灰烬,“是它用来锚定现实的坐标。”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吴悦猛地站直身体,冲向桌边的笔记本电脑。
     她调出全市公共时钟系统的后台日志,手指在触控板上飞快滑动。
     数据流如瀑布般滚落,她的瞳孔却骤然收缩。
     “所有机械钟表……从凌晨4:03开始,齿轮运动出现0.3秒的周期性滞后。”她喃喃道,“不是故障,也不是共振干扰……这是一种规律性的拖拽,像被什么东西同步牵引着。”
     她切换界面,调出归墟档案中尘封已久的“意识同步率”模型——那是十年前某项秘密脑科学实验的残余数据,记录的是深度梦境状态下人类脑波的延迟特征。
     当两条曲线并列对比时,她的呼吸几乎停滞。
     完全重合。
     “顾尘。”她抬头,声音发紧,“有人在用整座城市的钟表,模拟另一个人的生物节律……而这个人,还没醒来。”
     房间里陷入死寂。
     窗外,一只飞鸟掠过钟楼尖顶,影子投在静止的指针上,像一道无声的裂痕。
     顾尘没有说话。
     他走向角落那个陈旧的木箱,那是母亲去世后唯一留下的遗物。
     箱盖掀开时发出沉闷的吱呀声,灰尘在晨光中浮游。
     他一件件翻找——旧照片、信封、药瓶碎片……直到指尖触到一本薄册。
     病历手册。
     封面褪成灰褐色,边角卷曲,内页泛黄脆裂。
     他小心翼翼翻开,目光扫过诊断记录、用药说明,最终停在一张夹着的药单上。
     苯妥英钠。用于癫痫控制。
     开具时间:1998年8月16日。
     他的视线缓缓下移,在“患者备注”一栏,发现一行极淡的铅笔字,几乎被岁月抹去:
     周期性意识剥离,建议隔离至8月17日晨。
     顾尘的手指僵住。
     “剥离”——这个词不该出现在普通病历里。
     它不属于医学术语,更像是某种实验代号。
     而“隔离”……不是住院,不是观察,是“隔离”。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童年模糊的记忆片段:母亲总在清晨突然清醒,眼神空洞地盯着墙上的挂钟;她说自己“梦见了还没发生的事”;她说“时间不对,小尘,钟走得太快了”……
     然后是那天——8月17日清晨,她出门买菜,再没回来。
     官方记录是车祸,现场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者,只有破碎的眼镜和一只沾血的怀表。
     而现在,那只怀表的链子,正缠在他的手腕上。
     “第44单元……”他睁开眼,声音冷得像冰,“不是编号。是她本该活下来的那一天。”
     吴悦怔住:“你是说……‘第43号实验?她……是实验体?”
     “前置载体。”顾尘纠正她,语气不容置疑,“他们用她的意识作为桥梁,试图稳定某种时间锚点。而‘第44单元,是计划中她应该‘醒来的时刻——但她没能活到那天。”
     空气仿佛变得粘稠。
     远处,钟楼传来一声低沉的嗡鸣,像是金属在呻吟。
     指针依旧停在4:03,但顾尘清楚,这不是故障。
     这是呼吸。
     整座城市,正随着某个沉睡者的脑波,缓慢起

第312章 钟摆停在黎明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