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如丝,缠绕着顾尘的手腕,顺着掌心裂缝渗出的药香越来越浓,仿佛是从时间深处传来的回响。
他的意识早已脱离了身体的束缚,沉入一片无边无际的灰白之中——在那里,没有“顾尘”这个名字,没有侦探的身份,也没有三年来追查母亲下落的执念。
他仅仅是“存在”着,如同尘埃悬浮于虚空。
就在这一瞬间,裂缝中浮现的第一粒光点悄然炸裂。
那不是影像,也不是声音,而是一种“感知”的投射——雨夜,泥泞不堪,铁皮箱在湿滑的地面上拖出深深的痕迹。
一个女人抱着襁褓,在火光映照的断墙间飞奔,肩头渗出血来,脚步却未曾停下。
她身后,整座档案室在烈焰中坍塌,纸页如黑色的蝴蝶纷飞,燃烧的病历在风中卷曲成灰烬。
她没有回头。
光点流转,画面突然切换:她跪在地下室中央,铁箱打开,一本边缘烧焦的病历静静地躺在那里。
她颤抖着手指,在封底刻下三个字符——Δ 44——刻得极深,几乎划破了金属衬层。
然后,她按下了箱体侧边的红色按钮。
机械音响起:“确认执行‘归零协议,目标:Δ 44,清除等级:永久。”
画面戛然而止。
顾尘的呼吸停顿了一瞬。
他认得那本病历的封面纹路——那是他童年住院时的档案,编号本应是“G 07”,可此刻却被标记为Δ 44。
而那个按下按钮的女人,正是他的母亲。
她并非在销毁别人的记录,而是在抹除自己。
他的指甲无意识地在铅墙裂缝边缘划下一道竖线——垂直、短促、毫无意义的刻痕。
但对他而言,那是刻入骨髓的仪式。
七岁那年,他高烧三十九度七,意识模糊之际,总在床头反复描画这一道线,仿佛只要画出来,现实就不会崩塌。
母亲曾对他说:“这是锚,尘尘,画一次,魂就回来一次。”
此刻,这道“锚”竟在现实的夹缝中产生了回应。
光点骤然凝滞,仿佛被无形的手冻结。
裂缝缓缓扩张,宽度不过指尖大小,却从中伸出一只苍白的手影——没有实体,没有温度,只有一层薄如蝉翼的意识轮廓。
它轻轻覆上顾尘的掌心,指尖微微颤抖,像是在确认他是否真实。
没有言语。
没有记忆回放。
只有一股汹涌的情绪洪流,直接灌入他的意识深处——
是爱,但并非温柔的爱。
是决绝的、近乎暴烈的爱,如同把刀插进胸膛后再缓缓抽出,带着血与骨的牵连。
是痛,深埋二十年的痛,并非来自病痛,而是来自选择——一种明知后果却仍要前行的痛。
还有一句话,从未说出口,却在这一刻如钟声般轰鸣:
“我删自己,是为了让你能书写未来。”
顾尘的瞳孔在闭眼中猛然收缩。
他的母亲并非被清除的失败者,不是实验事故的牺牲品。
她是主动的。
她自愿走进那道门,自愿抹去自己的名字、身份、存在的痕迹,只为在系统无法察觉的缝隙里,留下一个“未被书写”的空位——而那个空位,正是他如今站立的位置。
他并非在追寻她的踪迹。
他本身就是她留下的痕迹。
吴悦的指尖几乎掐进掌心,死死盯着监控仪上那诡异的波形图。
顾尘的脑波频率正与铅墙内部的波动形成规律共振,每0.3秒出现一次凹陷,恰好与城市里所有钟表的滞后周期同步——那是“书写即抹杀”机制启动的征兆。
系统正在记录,正在标记,正在将“被记住”本身转化为一种罪证。
她迅速取出便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
一段沙哑、断续的语音残片在密闭空间中循环响起,是母亲笔记中唯一留存的声音:“别写我的名字……别写我的名字……别写我的名字……”
“顾尘!”她低声喝道,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刀锋般的紧迫,“你不是在读她的记忆……你是在替她承担‘被记住的代价!醒过来!”
可他没有动。
他的手仍贴在墙上,那只意识之手仍覆于其上,冷风吹过他的脸颊,带着药香,带着二十年前病房里深夜的呼吸声。
他的舌尖
第315章 她没死在昨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