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突发变故令居中指挥的佟图赖大为震惊,据逃脱士兵描述,前锋楯车遭遇的应是明军的伏地冲天雷。
佟氏家族自崇祯四年起,便开始为后金仿制火器,佟图赖对明军各类火器了如指掌,因此可以断定,这种一经触发便爆炸的武器无疑是伏地雷。
然而,伏地雷通常威力有限,仅能炸断敌人一条腿,且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明军亦很少使用,可今日所遇之伏地雷,其威力为何如此之大,实在令人费解。
面对伏地雷的威胁,佟图赖出身清廷火器世家,自然是知道伏地雷的破解之法的。
据书上所说,可命士兵手执长矛,一步一探,谨慎前行,或指挥多人向前奋力投掷石块,在石雨掩护下逐步推进,迫使伏地雷提前引爆。
在思索出这些破解之法后,佟图赖果断下令军队暂时撤退,以做更充分的准备,半个时辰之后,准备就绪的清军推着楯车再度出发,一群士兵藏身于楯车之后,不停地向前抛掷石块。
而楯车前端则特意掏出了两个孔洞,以便将士们能将长矛伸出,探刺地面情况,这些方法果然取得了显着效果,一些地雷被飞石击中即时爆炸,另一些也被长矛触发,轰然作响。
然而,清军还是低估了地雷那惊人的破坏力,经过军器局的精心改良,这些炸药威力数倍于传统火药。
地雷的设计亦较以往大为先进。尽管楯车成功探测到地雷的存在,却仍难以抵挡那巨大的冲击力,被狠狠掀翻。
附近的士兵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伤亡,但庆幸的是,这些措施毕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伤害的严重程度。
就这样,清军冒着明军的箭雨和火铳攻击,艰难地冲到了护城河边,随后,后方的搭桥部队迅速跟进,准备利用填壕车过河。
此刻天气寒冷,城湖原本应该结冰,明军为防止清军渡河,白天一直在湖面破冰,此刻还未完全结成冰。
清军在收编大量明朝降兵的同时,也获取了各种先进技术,其中,填壕车便是渡过护城河的先进工具之一。
填壕车的木板下装有充气的动物皮囊,士兵们在河面架设好木板后,另一些士兵再扛着另一半木板跑上前去铺设,这样就可以直达对岸。
城墙上,明军的弗朗机炮轰然作响,这些原本属于神机营的进口火炮,其威力远胜于东昌府城头的虎蹲炮。
明军发射的开花弹在清军中炸开,造成了大量伤亡,许多楯车被炸得支离破碎,正渡河的士兵被炮火震落桥下,被河中预设的木刺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但清军军纪森严,依旧有不少清兵冒着炮火冲到了对岸,护城河边,又有一道壕沟拦在了渡河的清军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渡河的清军越来越多,开始在岸上架设盾阵,来掩护更多的士兵过河,河中和岸上都布满了清军的尸体。
正当清军猛烈进攻之际,城墙之上突然浮现出两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其上镌刻着虎面纹,在暗夜中显得格外醒目。
攻城的清军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景象,夜色中火光将虎面纹照得更加狰狞,一时间竟将所有攻城的清军震慑住。
&n
第275章 聊城保卫战(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