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3章 再顾稻香[1/2页]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邺城大将军府的秋夜,沉静得能听见露水跌落在芭蕉叶上的微响。我独坐书房,案头堆叠的幽州屯田文牒摊开着,墨迹却早已干涸。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玉的温润,眼前挥之不去的,仍是稻香屯那扇紧闭的柴门,门后那双古井般沉寂的眼眸,以及那不成调、如同呜咽般断断续续的破碎琵琶声。那声音像冰冷的蛛丝,缠绕着心脏,每一次搏动都带来窒息的钝痛。
     廊下传来极轻的脚步声,接着是门扉被小心推开的声音邹玉端着一碗尚冒着热气的参汤进来,身后跟着甄宓与曹宪。烛光下,玉儿的目光扫过我案前丝毫未动的文书,又落在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阴郁,轻轻叹了口气,将汤碗放在案角。
     “夫君,” 她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事缓则圆。莺儿姑娘心结深重,非一日可解。你以大将军之尊,亲往劝说,在她看来,或许反是压迫。不若……让妾身等姐妹再去一趟?”
     甄宓接口,声音轻柔如羽:“是啊,夫君。女儿家之间,说话总归便宜些。我们只当是去探望一位故人,叙叙旧,说些体己话,不强求她答应什么。”
     曹宪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烛影里,那双沉静的眸子望向我,带着一种洞悉与理解的微光。她轻轻颔首,无声地表达了支持。
     我沉默良久。她们的话在理。我亲自去,无论姿态放得多低,在那双饱经乱世沧桑、看透世情的眼中,终究带着上位者的烙印与无形的压力。或许,同为女子,尤其是经历过离散与挣扎的女子,更能触碰到她心底那片冰封的柔软。最终,我缓缓点头,声音干涩:“……有劳你们了。只是……莫要强求。”
     次日午后,一辆并不起眼的青布油壁车,在数名低调护卫的随行下,悄然驶出邺城东门,沿着官道直奔稻香屯。车中坐着三位身份尊贵的夫人:邹玉、甄宓、曹宪。
     邹玉一身素雅的藕荷色衣裙,气质温婉;甄宓则选了鹅黄衫子,明丽中带着亲和;曹宪则是一袭月白深衣,沉静内敛。三人皆未着华饰,尽量收敛了身上的贵气,如同寻常官宦人家的女眷出行。
     再次来到那爬满丝瓜藤的竹篱笆院前,景象与前日并无二致。小荷正在院中晾晒洗净的粗布衣物,见到这辆陌生的马车在门口停下,车门打开,三位气度不凡、却衣着素净的女子依次下车,顿时又惊又疑,下意识地就想往屋里跑。
     “小荷姑娘莫慌,” 邹玉率先开口,声音温和如春风拂柳,带着天然的亲和力,“我们是从邺城来,特意来探望莺儿姑娘的。烦请通报一声,就说……友人邹氏、甄氏、曹氏来访。”
     小荷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三位夫人,尤其是为首那位温婉女子眼中毫无架子的暖意,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转身小跑着进了主屋。
     片刻,那扇熟悉的、有些破旧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来莺儿依旧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裙,荆钗布裙,出现在门口。她清冷的目光扫过院外的三位夫人,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如同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寒霜。但当她的视线落在邹玉脸上时,那冰封般的平静似乎极其细微地波动了一下,一丝极淡、极快的惊诧掠过眼底。
     “原来是几位……夫人。” 来莺儿的声音依旧平淡疏离,却少了几分前日面对我时的冰冷决绝。
     “莺儿姑娘,别来无恙?” 邹玉上前一步,笑容温煦,如同邻家姐姐,“贸然来访,叨扰了。可否容我们进院中叙话?” 她的目光扫过院内槐树下那张简陋的小桌和木墩,自然得如同拜访一位真正的故交。
     来莺儿沉默片刻,目光在邹玉温婉的笑容、甄宓好奇而友善的打量、以及曹宪沉静平和的面容上停留片刻,终是微微侧身,让开了门:“寒舍鄙陋,几位夫人若不嫌弃,请进。” 语气虽淡,却已是允肯。
     小荷连忙搬出仅有的几个木墩,又用粗陶碗倒了三碗浑浊的茶水奉上。三位夫人毫不在意,坦然落座。甄宓甚至好奇地端起碗,小啜了一口,随即微微蹙了下秀气的眉头,却并未放下,反而笑道:“这茶……倒是别有一番乡野清味。” 她的坦然和毫不做作,让紧张的气氛又缓和了几分。
     邹玉的目光落在来莺儿那双指节微微变形、带着劳作痕迹的手上,眼中掠过一丝真切的怜惜:“莺儿姑娘,这些年……苦了你了。”
     来莺儿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眸中情绪,声音平静无波:“乱世浮萍,能得一方栖身之地,已是万幸。何谈辛苦。夫人言重了。” 话语依旧疏离,却不再像前日那般带着冰冷的屏障。
     “栖身之地……” 邹玉轻轻重复着,目光温柔地扫过这简陋却整洁的小院,落在墙角那几盆开得正盛的、不知名的野花上,“莺儿姑娘将这陋室打理得如此洁净雅致,可见蕙质兰心,随遇而安的心境。” 她的赞赏真诚而不浮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莺儿的手指无意识地捻了捻粗布的衣角,没有接话。
     甄宓放下茶碗,明丽的眼睛看着来莺儿,带着商贾之家特有的务实与直率:“莺儿姐姐,恕宓儿直言。你在此处,虽得清净,然终究是客居。赁人田地屋舍,终非长久之计。耕作之艰,柴米之费,姐姐一人操持,还要顾念小荷姑娘,岂是易事?”
     她顿了顿,声音放得更柔,“夫君他……是真心想补偿。那城郊的别院,并非囚笼。夫君说了,无需仆役如云,只求清净自在。一应田产用度,皆由府中供给,姐姐只需随心度日,赏花弄琴,怡然自得。这岂不胜过在此处,日日为生计劳心费力?”
     这番话直指现实困境,点破了来莺儿看似平静下的艰难支撑。来莺儿身体似乎僵了一下,嘴唇抿得更紧。小荷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偷偷看了自家姑娘一眼,眼中也流露出对甄宓话语中描绘景象的一丝向往。
     “随心度日?” 来莺儿终于抬眼,看向甄宓,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带着无尽苍凉的弧度,“夫人可知,何为‘随心?莺儿之心,早已随洛阳城焚作飞灰,随故人尽埋黄土。如今这副残躯,不过行尸走肉,苟延残喘罢了。魏公府的富贵清闲,于莺儿而言,不过是另一副沉重的枷锁。” 她的话语平静,却字字浸透着深入骨髓的疲惫与绝望。
     一直沉默的曹宪,此刻缓缓开口了。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如同冰泉滴落寒潭:“莺儿姑娘此言差矣。”
     来莺儿的目光转向这位丞相之女,带着一丝探究。
     曹宪迎着她的视线,目光澄澈而坦然:“你言心已死,如行尸走肉。然我观你院中野花,向阳而生,被你侍弄得生机盎然;观你屋内虽陋,却处处整洁,一尘不染;观你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发髻一丝不乱。此等心气,岂是行尸走肉可为?你只是……用这刻意维持的秩序与辛劳,麻痹自己,对抗那无边的绝望罢了。”&nbs

第193章 再顾稻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