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6章 甘草的纹路[1/2页]

穿越后一直在种田 口天一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凉州的药局后院,晒药的竹匾排成了阵,甘草的甜香混着阳光的味道,在空气里漫得很远。苏晚蹲在最大的那块匾前,指尖抚过甘草的断面——那圈细密的年轮样纹路,是她教孩子们辨认药材的第一课。
     “苏姑娘,这批甘草晒得正好,”张嫂子用木耙翻动着药材,粗粝的手掌在竹匾上留下浅浅的印子,“昨日肃州的药局派人来学记账,说他们那的军眷也想学咱们这39;军民共督39;的法子,连安西都护府都捎了信来。”
     苏晚直起身,额角的汗珠滚进衣领。
     这两年,西北的药局像雨后的蘑菇,从甘州府到凉州府,再到更远的肃州府,连最偏远的军镇都有了“惠民药局“的木牌,现在整个西周卫都布满了药局和普慧园。
     但她心里清楚,越是铺开得广,暗处的眼睛就越多。
     “新来的账房先生,账本记得怎么样?”她忽然问。
     张嫂子的动作顿了顿:“字是工整,就是太......太周全了。上个月的支出,连买灯油的两文钱都记着,倒显得咱们以前的账糙得很。”
     苏晚点点头。
     那账房是前几日知府衙门派来的,说是“协助管理”,可他记的账,字字合规,却偏偏把军眷们自发捐的草药钱算成了“药局营收”,透着股说不出的别扭。
     “把他记的账拿给我。”苏晚往药库走,阳光在她的蓝布围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还有,让李大哥盯紧库房,最近来调药的官差多,每一笔都得双人签字。”
     她刚翻开账本,就看见“军眷张氏捐甘草三十斤,折合银一两二钱”的字样,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银锭记号。
     苏晚的指尖在“折合”二字上掐出了白痕——军眷捐的药材,从来都是免费入药,哪有折算成银子的道理?这分明是想把“捐赠”变成“交易“,往后若是查起来,倒像是药局克扣了军眷的好处。
     “好手段。”她冷笑一声,取过小梅子抄的备份账册。
     那孩子的字如今已写得端方,在“张嫂子捐甘草”下面,只简单记着“三月初六,甘草三十斤,供军伤用”,干净得像晒透的甘草。
     傍晚时分,那账房先生来告辞,说是“家中有急事”。
     苏晚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忽然想起陆锦棠的话:“腐肉割了,总会有蝇虫来叮新肉,得时时擦,日日看。”
第126章 甘草的纹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