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8章 吃上自己种的粮食[1/2页]

穿越后一直在种田 口天一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暮春的余晖漫过养心殿的窗棂,将金砖地映得暖融融的。
     陆锦棠刚把普惠园新收的药材账册和各州药局的月报呈上去,皇上翻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指尖在“凉州药局盈余购粮三石”处停了停,忽然笑了。
     “你看这些字,”他把账册推给陆锦棠,“去年还是孩子们歪歪扭扭的笔迹,如今竟也有了几分章法。小石头算的这个39;三石粮39;,比督察院的弹劾奏章看着舒心。”
     陆锦棠望着账册上熟悉的字迹,想起那孩子在沙盘里反复练习“谷”字的模样。那时他总把“谷”字的撇捺写得太长,像要把田地都撑破似的。
     “孩子们如今在普惠园学算术,先算药钱,再算口粮,倒比先生教的39;粒粒皆辛苦39;更实在。”
     皇上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御花园里渐沉的暮色。
     太液池的红鲤不知躲去了哪里,水面静得像块玉,倒映着天边的霞光。
     “药局能救急,普惠园能育人,可百姓最要紧的,还是那口吃的。”
     他的声音轻了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怅然,“前几日看江南的奏报,去年涝了三县,今年又旱了两州,流民往京畿涌,沿途饿死的......”
     话没说完,却让陆锦棠心头一沉。
     他想起去普惠园时,总见孩子们把麦饼掰得碎碎的,说是“留着给更饿的人”。那些从灾区送来的孤儿,夜里常做噩梦,哭喊着“娘,我饿”。
     “陛下,”陆锦棠低声道,“臣去灾区查过,不是地里长不出粮食,是许多良田都被豪强占了,流民只能在荒坡上种些杂粮,风一吹就绝收。”
     皇上转过身,目光落在案上那盆新抽穗的稻禾上——那是江南新贡的稻种,穗子沉甸甸的,泛着青金色。
     “你还记得先皇时的均田令吗?”他忽然问,“那时规定丁男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还田。虽然后来废弛了,可那会儿,百姓的米缸是满的。”
     陆锦棠一怔。
     均田令,那是十几年前的旧法了,后来因权贵兼并、战乱频繁,早就名存实亡。他没想到皇上会突然提起这个。
     “普惠园的孩子认得字了,药局能治病了,可要是没粮吃,这些都站不住脚。”皇上拿起那株稻禾,指尖抚过饱满的稻粒.
     “杨明汐懂农事,你熟悉吏治,你们夫妇二人,能不能把这均田令捡起来?先从受灾的州县试起,查清楚哪些田是被强占的,哪些是抛荒的,给流民分下去,教他们耕种。”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股恳切:“朕不要南陵国的百姓喊朕39;万岁39;,朕要他们能吃饱饭,能在自己的地里种出粮食,能看着自家孩子像普惠园的娃娃那样,不用再饿肚子。”
     陆锦棠望着皇上鬓边的白发,忽然想起刚入仕时,他还是位锐意改革的青年君主,为了查贪腐案,曾三天三夜不睡。
     这些年,他拔了毒草,护了新苗,如今终于要动最根本的土地了。
     “臣领旨。”陆锦棠屈膝行礼,朝服的下摆扫过地砖,发出轻微的声响,“只是均田牵扯甚广,豪强贵族定会阻挠,需得一步一步来。先让阿汐在普惠园辟出试验田,教孩子们种稻子、算收成,再让地方官摸清田亩底数,待秋收后,先在江南试点。”

第128章 吃上自己种的粮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