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安安不耐烦大家都把目光和注意力放在他们兄弟二人身上。
     他主动开口转移话题,声音清亮道:
     “听闻诸位常在此地论诗,不知今日有何雅题?”
     这话正中众人下怀,立刻有人接口:
     “方才正说这池中的锦鲤,不如就以39;鱼39;为题,各作一首诗如何?”
     明远闻言精神一振,他知道平平安安读书向来扎实,不然也不会这般年纪就回来参加县试。
     想来作诗也没什么难的,便笑道:
     “这题有趣,我先来抛砖引玉。”
     他略一沉吟,提笔写下:
     “碧波藏锦缎,摇尾戏浮萍。
     忽逐落花去,惊起一池星。”
     众人纷纷叫好,明远却看向平平安安:
     “该你们了。”
     平平拿起笔,手腕悬在纸上。
     亭外的风拂过水面,吹起他额前的碎发。
     他想起在京郊的池塘边,看父亲钓鱼的场景。
     鱼线沉入水中像一根看不见的线,连着天地间的静气。
     片刻后,他落笔:
     “水浅藏深意,鳞光照眼明。
     不贪饵中食,独向碧潭行。”
     诗刚写完,就有学子凑过来念出声,念到“不贪饵中食”时,几个刚才递茶送点心的少年脸上微微一热。
     安安见平平写完,也蘸了墨。
     他想起尔雅教他的格物之理,说万物皆有灵性,便写道:
     “池面铺青镜,鱼游碎玉声。
     忽逢云影过,误作龙门行。”
     “误作龙门行”一句,把锦鲤的天真写得活灵活现,又藏着少年人的凌云志。
     这下众人的赞叹倒真心了许多,先前的殷勤也收敛了些,开始正经讨论起诗句来。
     明远松了口气,悄悄对平平安安说:
     “我就说你们厉害。”
     平平摇摇头,低声道:
     “不过是随口应和罢了。”
     午后的文会渐入佳境,有人抚琴,有人下棋,还有人在廊下临摹碑帖。
     平平安安正看一幅《兰亭序》的拓本。
     忽有个穿月白长衫的少年走来,这人方才没凑上前,此刻倒显得落落大方:
     “二位公子觉得这拓本如何?”
     平平回头,见他眉目清朗,便如实道:
     “墨色稍淡,怕是拓的时候用力不均,但字形风骨还在。”
     少年眼睛一亮:
     “我也这么觉得!家父说这是早年的旧拓,可惜保存不当。
     在下李修,家父是本地的儒学教授。”
     他没提卫辞的官职只说自己的家世,倒让平平安安生出几分好感。
     平平安安正和李修说起京中流传的拓本,那边忽然一阵喧哗。
     原来有个富家子弟见众人围着平平安安,心里不服,嚷着要比对联。
     明远皱眉:
     “文会是雅集,比什么高低。”
     那子弟却道:
     “若连对联都对不出,算什么才子?”
     平平安安对视一眼,平平道:
     “既然这位兄台有兴致,那就请出上联吧。”
     那子弟想了想,指着院中的柳树道:
     “翠柳摇风,风摇柳翠。”
     这是

第363章 对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