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一行人艰难地向东北方向跋涉。没过几日,大家的脚上全磨起了水泡,连奴仆们都走不动了。杜大人晚上给大家打气:“不走不行,留下只会更危险。如今混在灾民队伍里,反倒能早些到达辽东。化州知府已经被灾民杀了,受灾地的官员早就跑了。朝廷两个月了,既没拨赈灾粮,也没派兵来。这么大的灾情,朝廷根本无力赈济。”
杜夫人一脸忧色,低声道:“原本瑶儿的亲事就是我们强求的。就算到了辽东,老爷你还是朝廷官员,非但帮不上裴家,恐怕还会拖累他们。我真怕瑶儿过了门,会遭裴家嫌弃……”
杜大人看了看疲惫不堪的孩子们,宽慰道:“裴兄弟教出来的孩子,绝不是势利之人,你们放心。只是路上千万要小心,别露出吃食,免得招来祸事。”又嘱咐大儿子:“路上一定要护好你妹妹。”
杜羽瑶的大哥连忙应道:“爹爹放心。”
吃食只能等到晚上,避开灾民偷偷吃。好在杜家一行十几口人,没有小孩,又有七八个带刀的精壮男丁,没人敢轻易招惹。
到了十月底,路上有灾民传言,说去辽东也行不通了,一来怕冻死在半路,二来辽东肯定不会放朝廷治下的灾民进城。不少幸存的人已经开始想改道往江南去。
杜大人听了神色平静。他心里明白,今年江南灾情轻,朝廷绝不会允许灾民去搅乱江南。只对家人说道:“别管别人,我们走我们的。”
一路上,朝廷秩序早已崩溃,没有饭铺,也没有客栈。杜家人每晚都用棉袄裹头,捂着破被子找破庙栖身。越往东北走,寒风越是刺骨。杜羽瑶亲眼见到路边倒毙的灾民——有些还有一口气,厚衣服就被人扒走了,到处都有易子而食的惨剧。也有饿疯了的灾民想抢她九岁的小弟,她爹和大哥还有仆人拿刀捅了好几个抢夺的人才镇住灾民。她从最初的吓傻,到后来也能提刀上前帮忙了。
路上既要躲流寇,又要防灾民,原本秀美的杜羽瑶,在风霜、饥饿和刻意伪装下,变得面黄肌瘦,眼神惊惶麻木,早已看不出闺阁千金的模样。
冬月,寒风呼啸,杜致远一行人从八月末一直走到冬月初,终于到达营州。营州城楼上的士兵穿着厚棉袄,呵气成霜。城外,是黑压压望不到头的灾民,蜷缩在冰冷的土地上等待辽东救济。
杜至远带着同样憔悴狼狈的家人仆从,已在城下苦等了半个多月。每天天一亮,他就嘶哑着嗓子恳求守城士兵:“军爷!劳烦通报一声!小民姓杜,化州谷县人,求见辽东铁骑营统领裴崇安裴大人!他是我的故交侄儿!求您行个好,替我说一声,就说谷县杜至远求见!”
王爷早已下令严禁开城门,何况所谓的故交根本不是裴统领的正经亲戚,呵斥几句便不再理会。但杜至远极其坚持,每日必到,只求通传裴崇安一人,从不吵闹生事。日子久了,守城士兵见这中年人虽狼狈,却透着一股书卷气,不像寻常灾民,心里也嘀咕起来。
“头儿,那姓杜的又来了,都半个月了……”一个年轻士兵搓着手哈气,向领头报告。
领头皱皱眉,望着城楼下那道清瘦却挺直的身影,沉吟道:“这家人……是不太一样。你去官府禀报一声,就说有个叫杜至远的灾民,自称是裴统领故交,已在城下求见半月,请官府定夺是否上报。”
消息很快层层传递。裴崇安正在边境校场操练,闻报一愣:“杜至远?谷县?”他立刻意识到是杜叔叔,连忙丢下军务,快马加鞭赶赴王府求见宣王。
“王爷!臣的恩人杜至远叔叔携家眷流落至营州城外,定是为避蝗灾逃难至此!恳请王爷恩准,容臣与二弟崇仁出城接应!”
宣王目光微动。杜至远这名字他记得,陈幕僚的“分忧之举”正是因此而起。他沉声道:“严禁灾民入境是为大局。念在杜至远于裴家有恩,身份特殊,准你兄弟二人出城接人。但只接直系亲眷,不得带入其他灾民,接到即刻入城安置,不得生乱!”
“臣遵旨!谢王爷恩典!”
裴崇仁正在铁骑营练兵,被大哥的亲兵火速叫来。一听“杜叔叔一家在营州城外”,他心下一紧,恩情、未婚妻、身不由己的婚事……复杂情绪翻涌而上。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思绪——杜叔叔一家还在寒风里挨冻呢,立刻道:“我这就备马!”
兄弟二人带上一队精干亲兵,连夜快马赶往营州。
清雅在家接到亲兵报信,得知裴家恩人杜家成了灾民,已在营州城下,崇安兄弟已去接应,吩咐她收拾屋子准备接待,连忙着手安排。
次日清晨,杜至远又到城下,刚要开口,就被城楼上的裴崇安认出。虽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但那眉眼轮廓,依稀还是当年那位为他裴家仗义执言的杜叔叔。裴崇安强压激动,急忙奔下城楼,带上崇仁,命守兵开门。
营州城门半开。裴崇安、裴崇仁戎装策马而出,身后跟着五十名精锐亲兵。正失望欲返的杜至远,见一群士兵突然出现面前,怔在原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辽东军的出现,立刻在灾民中引起骚动,无数绝望的眼睛望过来,带着卑微的乞求。
裴崇安锐目扫过黑压压的人群,指向欣喜望来的杜至远,厉声道:“你,跟我进城,汇报一路所见的灾情。”
杜至远一愣,随即看了眼四周灾民,顿时明白,忙恳求:“官爷,请准小民带上家人,怕进城后出来他们被挤散难寻。”
裴崇安冷声道:“快些。”
缩在墙根破被中避风的杜家人浑身一颤!杜夫人抬头看见崇安兄弟,喜得不知所措,挣扎着想站起,却因染了风寒、食不果腹,浑身无力。她激动地抓住女儿杜羽瑶的手,声音发颤:“瑶儿!是崇安!崇仁!他们来了!裴家侄儿来了!”
杜羽瑶早年也见过裴家兄弟,见裴崇仁高大俊朗,下意识缩了缩脖子,把涂满黑灰、冻得通红的小脸埋得更低。
“杜婶婶!”裴崇仁见杜夫人病弱枯黄,急忙上前搀扶。
“杜叔叔!”裴崇仁低声道,“快走。”
裴崇安未下马,裴
第378章 相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