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整个阳翟县城都笼罩在一片沉寂之中。偶有几声更夫的梆子声遥遥传来,更衬得四周万籁俱寂。
我没有回那间租来的简陋小屋,而是留在了县衙仓曹的值房里。这里虽然同样简陋,只有一张硬板床和一张堆满卷宗的旧书案,但至少,我能随时查阅那些冰冷的记录。
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跃着,在墙壁上投下我晃动的影子,也映照着我面前摊开的几份卷宗和一张粗糙的沙盘。
沙盘上,我用细树枝勾勒出阳翟县城的大致轮廓,标记了王粮曹的家、西仓、蔡邕的客栈,以及其他几处可能与他行程有关的地点。
白日里从蔡琰那里得到的信息,此刻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王粮曹的心不在焉、神色急躁。
那一个多时辰无法解释的时间空白。
以及,那个神秘的、与“鬼面案”现场符号相似的符箓图案。
我用手指蘸了点水,在沙盘旁的空地上,凭着记忆,努力复原蔡琰画出的那个图案。
它扭曲、诡异,带着一种原始的宗教意味,与太平道宣扬的某些教义隐隐呼应,却又不完全相同。
这是否意味着,“鬼面案”的凶手与太平道有关,但又可能是一个更为隐秘、更为激进的分支?或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嫁祸或伪装?
我将算筹重新排列,将王粮曹的行程时间轴再一次细化。假设他离开蔡邕住处是未时中(下午2点左右),正常情况下,半个时辰足以让他回到家。
但他直到戌时初(晚上7点左右)才被家人确认在家。这中间足足有两个半时辰的空档。就算扣除他可能因心事重重而放慢脚步的时间,至少也有两个时辰,足够他去办一件不短的事情了。
他去了哪里?见了谁?我闭上眼睛,试图将自己代入王粮曹的角色。
一个精明、贪婪,又与宦官势力有所勾结的地方小吏,在“鬼面案”频发的敏感时期,他会为什么事情而如此反常?
是恐惧?
是参与了某种密谋?
还是发现了什么让他坐立不安的秘密?
那神秘的符箓,会不会是他意外接触到的东西?
甚至,他本人就是某个秘密组织的成员,因为某种原因被组织“清理”了?
第5章 夜深思索:迷雾中的微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