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前往下邳寻求机遇之前,我深知,要想在徐州真正立足,仅仅获得刘备的赏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刘备本人更能决定徐州未来的力量,我必须仔细揣摩和应对
——那就是以陈珪、陈登父子为代表的徐州本土士族集团。
陈氏一族,世代簪缨,在徐州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州郡。
陈珪老成持重,在士林中素有威望;
其子陈登(字元龙),更是年轻有为,史载其“才略最优”,被誉为“一日千里”。
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默许,任何外来者(包括刘备)想要真正掌控徐州,都是难于登天。
因此,在动身前往核心区域之前,我特意指示玄镜台,将情报搜集的重点,放在了摸清陈氏父子的真实态度和动向上。
石秀和他的手下们,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下邳城内外的酒肆、茶楼、书院等士人可能聚集的场所,留意倾听相关的议论;
同时也尝试着通过一些间接的渠道(比如与陈府的下人、或者与陈氏有来往的其他小家族成员建立联系),来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我对陈氏父子的态度,逐渐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
对陶谦二子的否定:
他们显然对陶谦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陶商、陶应)完全不抱任何希望。在他们看来,这两人无论是才能还是德行,都远远不足以担当州牧重任,更无法带领徐州应对当前的内忧外患。强行拥立他们,只会让徐州陷入更大的混乱和危险。这一点,他们与糜竺等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对曹操的深深忌惮:
曹操之前对徐州的大规模屠戮,给这片土地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和恐惧。陈氏父子作为本土士族的代表,对此自然是刻骨铭心。
他们深知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冷酷无情,绝不希望徐州再次落入他的手中。因此,任何可能导致曹操再次南下的因素(比如徐州内乱),都是他们极力想要避免的。
对袁术的不信任:
对于南面的邻居袁术,陈氏父子也同样抱有极大的警惕。
袁术虽然兵强马壮,但其人骄奢淫逸,野心勃勃(甚至有僭越称帝之心),名声极差。将徐州交给他,无异于引狼入室,下场恐怕比落入曹操手中好不了多少。
对刘备的“选择性”支持:
在排除了其他选项之后,那位“客居”小沛、手握一定兵力、且以“仁义”之名着称的刘备,似乎就成为了陈氏父子眼中一个“最不坏”的选择。刘备名声好,容易获得徐州民
第143章 本土士族:陈氏父子的态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