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屯田之策:军屯民屯双管齐下[1/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找到了徐州困境的症结所在
——“兵无粮不固,民无地不稳”——
之后,屯田,便成为了我心中那唯一的、也是必须推行的破局之策。
但这绝非简单的喊一句口号,或者照搬历史上的某些做法就能成功。
我必须结合徐州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所掌握的知识,制定出一套系统、可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效益的“徐州屯田策”。
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连续数日,废寝忘食。面前摊开着徐州的舆图、我亲自调研记录下的各地情况、以及那些我从抢救出的典籍中找到的、关于历代屯田、农垦、水利、户籍管理的宝贵资料。
我的思路,围绕着两个核心展开:
如何快速解决当前的军粮危机?
以及如何长远地恢复生产、稳定人口、积蓄民力?
最终,我确定了“军屯为先锋,民屯为根本,官府强主导,技术促效益”的总体方针,并细化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一、军屯为先,保障供给,屯垦戍边:
目标:
快速解决刘备麾下军队的粮草供应问题,减轻财政压力,并将部分战斗力较弱或新降的部队转化为生产力量。
选址:
选择靠近边境(如与兖州、豫州接壤处)、战略要地(如重要关隘、渡口附近)或大片无主荒地的区域,设立军屯点。这样既能开垦荒地,又能起到一定的戍边和警戒作用。
人员:
主要抽调战斗力相对较弱的步兵、辅兵、新招募的兵员、甚至部分愿意安置的黄巾降兵参与屯田。精锐的主力部队(如关羽、张飞的直属部队)仍以训练和战备为主,但可在农忙时节适当参与协防或支援。
管理:
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设立专门的“军屯校尉”或“司马”,负责屯田士兵的日常操练、农耕生产、以及屯田区的安全防卫。制定明确的生产指标和奖惩制度。
产出分配:
军屯产出的粮食,优先供应本屯士兵及军属,剩余部分上缴州府府库,作为军粮储备。表现优异或有特殊贡献的屯田士兵,可获得额外的物质奖励或晋升机会。
二、民屯为本,吸纳流民,恢复生产:
目标:
最大限度地开垦荒地,安置流亡百姓,恢复农业生产,增加人口,稳定社会秩序,并为州府提供长远的赋税来源。
土地来源:
重点清理和利用那些因战乱抛荒的无主土地,以及……那些被地方豪强非法侵占、隐匿不报的“黑田”(这是最关键也最敏感的一步!)。官府必须强力介入,重新丈量土地,核实产权,将这些土地收归官有(或至少获得支配权),再分配给参与民屯的百姓。
招募对象:
广泛招募来自各地的流民、以及徐州本地失去土地的农民。
对于愿意参与民屯的家庭,官府提供“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前三年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第四、五年赋税减半。
生产支持:
官府需要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支持:
种子:
统一提供或低价售卖优质粮种。第155章 屯田之策:军屯民屯双管齐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