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了盐铁之利这块“肥肉”后,我便立刻着手,将脑中那些零散的想法,系统性地整理、细化,最终凝聚成一份比《徐州屯田策》更加大胆、也更加周密的计划——《徐州盐铁专营策》。
我知道,这份策论一旦呈上,必将再次在徐州官场掀起轩然大波。
它所要挑战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格局,更是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和传统观念。
因此,这份策论的撰写,必须比上次更加谨慎,逻辑更加严密,措施更加具体,并且……要为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
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摇曳的灯火,铺开竹简,反复推敲着每一个字眼。
首先,是明确“专营”的核心原则与目标。
我开宗明义地指出:盐铁乃国之重器,民生所系,军备所依。值此乱世,强敌环伺,府库空虚之际,若不将此二项利源牢牢掌控于官府手中,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则徐州无以图强,主公大业难成!故,实行盐铁专营,乃是开源节流、强兵富民、巩固统治之必然选择!
其核心目标有三:
增加财政收入:
将盐铁之利收归官府,充实府库,支撑军政开支。
保障军需民生:
优先满足军队对铁器的需求,并稳定盐价,保障百姓基本生活。
削弱豪强势力:
打破地方豪强对盐铁的垄断,削弱其经济基础和地方影响力,加强州府权威。
其次,是设计具体的专营实施方案。这部分是策论的核心,也是最考验智慧和务实精神的地方。
我根据盐和铁的不同特性,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关于盐业专营:
生产环节:官督民产/官设盐场。
对于徐州境内(主要是东海郡)现有的盐场,设立盐官进行监督管理。承认盐户的生产自主权,但官府统一收购全部合格的食盐,并给予盐户合理且稳定的收购价格(略高于市场价,以争取盐户支持,打击私盐贩子的生存空间)。同时,对于一些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区域,可以考虑设立官营盐场,采用更先进的晒盐或煮盐技术(如果我能提供的话),提高产量和质量。
销售环节:官收官销为主,盐引为辅。
官府设立专门的盐务署(或并入盐铁司),负责食盐的统一储存、运输和销售。在各郡县设立官盐铺,以相对平稳的价格(略低于之前被豪强垄断时的价格,但仍能保证足够利润)向百姓出售食盐。严厉打击一切形式的私人贩盐活动!
引入“盐引”制度(试点):
为了提高长途贩运的效率,并争取部分大商人的支持(特别是糜家),可以考虑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试点推行“盐引”制度。
由官府限量、限区域、限时效地发放需要缴纳重税的“盐引”,允许持有盐引的、信誉良好的大商行(初期可能仅限糜家等少数几家)从官府仓库批发食盐,并贩运到指定的、官府力量难以完全覆盖的偏远地区或邻近州郡销售。
但其销售价格和区域必须受到官府的严格监督和限制,防止其囤积居奇或冲击官盐市场。
关于铁业专营:
控制源头:矿源与冶炼。
这是铁业专营的关键!必须将州内主
第170章 献策专营:一份更大胆的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