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9章 经济效益初显与矛盾的激化[1/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间,是检验一切政策的最终标准。随着屯田的逐步稳定和盐铁专营政策在克服重重阻力后的初步推行,大约在建安二年(197年)年底到建安三年(198年)初,徐州的经济状况,开始显现出令人欣喜的、积极的变化。
  首先,最直观的体现,是州府财政收入的显着增长。
  屯田租税开始入库:
  虽然前几年有减免政策,但随着开垦面积的扩大和第一批屯田户优惠期的结束,以实物为主的屯田租税开始源源不断地汇入官仓。这极大地缓解了军粮的压力,也为赈济灾民、稳定粮价提供了基础保障。
  盐铁之利成为新的支柱:
  盐铁专营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官府掌控了主要的盐场和铁矿,统一收购和销售,再加上“盐引”制度带来的税收,使得盐铁之利成为了继田租之后,徐州财政最重要、也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看着度支曹报上来的、用新式记账法记录的、不断增长的库银和物资储备数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些钱粮,将直接转化为刘备主公麾下更精良的兵器、更充足的粮饷、更坚固的城防!
  其次,是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和生产的逐步恢复。
  流民得到安置:
  大规模的民屯,吸纳了数十万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获得了土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不再是威胁社会稳定的“流寇”隐患,而是转化为了宝贵的劳动力。徐州的人口开始止跌回升。
  农业生产复苏:
  新式农具的推广和耕作方法的改进,加上相对安定的环境,使得粮食产量开始逐步提升。虽然距离恢复到战前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那种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状,在徐州大部分地区已经得到了遏制。
  市场秩序好转:
  官府对盐铁价格的调控,打击了囤积居奇和私盐泛滥,使得这两种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趋于稳定,百姓负担有所减轻。货币体系的初步整顿(虽然还很初级),也为商业活动的恢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这些积极的变化,让刘备主公喜不自胜,也让我在徐州的声望和实际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士人,开始认识到我这些“新政”的价值,即使是之前持反对意见的人,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效果面前,也不得不暂时收敛起他们的不满。
  然而,阳光之下,阴影从未消失,甚至……因为改革的深入而变得更加浓重和危险!
  经济效益的初显,是以触动和剥夺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为代价的。
  那些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本土士

第179章 经济效益初显与矛盾的激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