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镜台的组织架构重塑完成,新的战略目标也已明确。
接下来,便是将这副骨架填充血肉,将这幅蓝图付诸实践——在徐州及周边江淮大地上,编织起一张真正有效、覆盖广泛、且难以察觉的情报巨网!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技巧和资源的系统工程。
我深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采取多层次、多渠道、逐步渗透的策略,如同春蚕吐丝般,将我们的触角,一点点地伸向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第一层,也是覆盖最广、相对最安全的一层,便是依托糜家的商业网络。
行商坐贾皆耳目:
我与糜竺公达成更深层次的默契。他同意,在他麾下那些往来于徐州、豫州、扬州、甚至更远地方的庞大商队中,安插我们玄镜台的人员。这些人手脚麻利,头脑灵活,伪装成普通的伙计、护卫、账房先生或者赶车的车夫。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做生意,更是在沿途收集各种公开或半公开的信息:
各地的粮价、盐价、布价等物价行情(反映经济状况和民生)。
道路的通畅情况、关卡的盘查力度、以及是否有军队调动的迹象。地方官府的政令、百姓的舆论、以及是否有灾荒、瘟疫等异动。甚至可以收集一些关于当地豪强势力、山贼水匪的情报。
信息传递的便利:
商队本身就具备相对自由的通行便利和合理的掩护。信息可以通过商队内部约定的暗语、特殊的货物标记、或者夹藏在账簿、信件中的密写方式,安全而高效地传递回下邳总部。
这成为了我们获取大范围、基础性情报的最重要渠道。
第二层,是针对士人阶层和官场的渗透。
游学士子探风声:
我鼓励并资助了一批玄镜台内部略通文墨、能言善辩的成员,让他们以游学士子或落魄文人的身份,前往徐州及周边的重要城市(如下邳、广陵、寿春,甚至更远的许都、邺城、襄阳等地),混迹于当地的士林圈子、书院、以及官员们可能出没的清谈场合。
他们的任务是:
结交名士,探听舆论:
了解各地士人对时局的看法、对各方诸侯(特别是刘备、曹操、袁绍等)的态度和评价。
搜罗人才信息:
留意发掘那些有才华、有抱负但尚未出仕或不得志的人才,记录其姓名、籍贯、特长、志向等,为未来招揽人才做准备。
刺探官场动向:
通过与低级官吏或不得志官员的交往,旁敲侧击地打探当地官场的内部矛盾、人事变动、以及可能存在的贪腐或勾结行为。
第三层,也是最基础、最庞大、也最需要耐心的一层,是深入市井,扎根底层。
三教九流皆线人:
石秀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亲自出马,或者指导手下,在徐州各地的城镇、乡村、渡口、集市,广泛地发展
第186章 多层渗透:编织无形的巨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