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其十一:论功行赏?新的权力格局[2/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幸献上几条浅见,实不敢居功至伟!”
  “如今徐州虽暂时退敌,然百废待兴,内部隐患未除,外部强敌环伺,正需上下一心,共克时艰。昭以为,当务之急,非在论功行赏,而在安民生,固根基,擢贤能!”
  我随即提出了几点建议(这部分与上一节略有重复,但侧重点在于“分权”和“推荐”):
  1.
  重赏有功将士,抚恤伤亡军民(再次强调,表明自己不贪功)。
  2.
  提拔实干人才(将功劳分给那些在具体执行中付出努力的人)。
  3.
  主动分担职权:
  “昭自知才疏学浅,精力有限。如今兼任别驾、屯田都尉、盐铁司丞数职,实感力不从心,恐有贻误政务之虞。恳请主公另择贤能,分担屯田与盐铁之重任!”
  4.
  举荐合适人选:
  “昭以为,糜竺公深谙商贾经营之道,且对我徐州忠心耿耿,由他督管盐铁司之具体运作,必能事半功倍;陈到将军忠勇可靠,熟悉军务,由他负责军屯之管理,亦能得心应手;至于民屯及度支账目等事务,亦可提拔如孙乾、简雍先生(刘备的元老亲信,可以安抚他们)或是在此次改革中涌现出的年轻才俊(比如我之前提拔的那些寒门子弟)加以辅佐……”
  我的这番“高风亮节”的表态,以及主动“分权让贤”的举动,立刻在议事厅内引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和议论。
  许多人看我的眼神,从之前的敬佩,变成了更加复杂的情绪——有不解,有钦佩,或许……还有一丝“此人城府极深”的忌惮?
  陈珪父子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也没料到我会如此“不贪权位”。
  而刘备主公,则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流露出更加深刻的欣赏和……信任!
  他大概认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国士”风范!不居功,不揽权,一心为公,唯才是举!这恰恰契合了他内心深处对“理想臣子”的期望!
  “先生高义!备……深感钦佩!”刘备上前一步,再次紧紧握住我的手,“先生既有此美意,备岂能不从?好!就依先生所言!”
  于是,在这场看似论功行赏、实则权力重新洗牌的会议之后,徐州新的权力格局,悄然形成。
  我虽然辞去了屯田和盐铁的具体兼职,但依旧保留着徐州别驾这个核心的参谋和辅佐职位,并且因为此次的“让贤”而获得了更高的声望和刘备更深的信任。我的实际影响力,并未削弱,反而可能更加稳固。
  糜竺获得了在盐铁经营方面更大的话语权,我与糜家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陈到等一批忠于刘备(也对我颇有好感)的将领和官员,开始负责具体的屯田事务,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干扰。
  一批由我提拔起来的、支持改革的新生力量,也开始进入徐州的各个关键部门。
  我用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功高震主”的危机,安抚了各方势力,并进一步巩固了支持改革的力量。
  虽然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衡。未来的权力斗争,必然还会继续。
  但至少在目前,我已经为自己,也为徐州的未来,争取到了一个相对更有利的开局。
  国贼已授首,强敌已暂退。徐州,终于迎来了一段宝贵的、可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时期。
  而我,也将利用这段时间,继续推行我的计划,编织我的网络,等待着……下一次风雷再起之时!

第242章 其十一:论功行赏?新的权力格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