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理解他思路、甚至可能对其构想有所助益的潜在“知音”。
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回答所有的技术细节(或许有些他自己也还在摸索),但他开始更深入地解释其中蕴含的一些原理,言语间充满了自信:
“陆从事所问,皆是关键。这重心转移,确需内部配重与杠杆联动,使其‘腹中之物(指货物)能始终维持在某个动态平衡点附近……至于连杆关节,则需效仿生物骨骼,采用多轴连接,辅以榫卯嵌套,方能兼顾灵活与承重……那自锁之法,则可借鉴棘轮、或是利用重力与摩擦力的某种巧妙结合来实现……”
他的解释虽然仍有些抽象,但已经透露出更多的设计思路。我认真倾听,时而点头,时而锁眉作沉思状,适时地再提出一两个追问,引导他进一步阐述。
在初步探寻了技术原理之后,我话锋一转,开始着重阐述其应用价值,试图将这构想的重要性提升到战略层面:
“先生,恕昭直言。”我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此物若能功成,绝非仅仅是一件新奇的运具那么简单!先生可知,我徐州自经战乱,百废待兴,如今推行屯田,最缺者,便是人力与运力!”
我指向远处的田埂和隐约可见的军营方向:“如今秋收在即,大量粮秣需从田间运往仓储,再由仓储转运至各县、各营。徐州境内,虽不乏平原,然丘陵河汊亦多,更有那运往泰山、琅琊等山地的军需民用,其运输之艰难,耗费人力畜力之巨,难以计数!若有先生此‘木牛流马,哪怕其载重、速度不如马车,但若能翻山越岭,持续劳作,不知能解放多少民夫、节省多少马匹!”
我加重了语气:“届时,省下的人力可用以开垦更多荒地,加强城防;省下的马匹,则可充实骑兵,增强军力!这不仅仅是提高效率,这是在为徐州的存续与发展,争取宝贵的资源!”
紧接着,我将目光投向更宏大的层面:“再者,从军略上看,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线之畅固,往往决定一场战役乃至一场国运的走向!试想,若将来我军需深入山地作战,或需长途奔袭,敌军依仗天险以为屏障,而我军却能凭借此‘木牛流马,将粮草军械源源不断送达前线……此等优势,岂是寻常‘奇技淫巧所能比拟?这简直是……足以改变战局的利器!”
我情绪饱满,言辞恳切,试图用这番话点燃青年心中的火焰,让他意识到自己这个看似源于个人兴趣的构想,实则蕴含着何等巨大的能量,关乎着国计民生,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天下格局。
我希望他能明白,我陆昭看重的,不仅仅是这机械本身的精巧,更是它背后所承载的巨大战略价值。我希望通过这番阐述,能让他感受到我的重视,我的理解,以及我……将此构想付诸实现的决心。
青年的眼神,在我激昂的阐述中,变得越来越亮。他原本专注于技术细节的目光,此刻也开始闪烁着对更广阔应用前景的思索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我知道,我的话,已经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现在,是时候考虑如何让这颗种子,结出我想要的果实了。
第264章 追根究底:原理的探寻与价值的阐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