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0章 真伪难辨,信息洪流[2/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或者,第二份报告中民夫的抱怨,是被袁绍方面捕捉到并加以放大的信息?毕竟,散布对手内部不稳的消息,也是情报战的常用手段。
  交叉验证。我翻找出近期关于兖、豫两地民情、税收、以及官员调动的其他零散报告。确实有几份提到了地方官府加紧征粮、征丁,以及小股流民的出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大规模动荡,但侧面印证了后方压力增大的可能性。我还调阅了关于曹军近期战术变化的报告,发现他们似乎更倾向于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消耗战,这与粮草可能存在隐忧的推断并不矛盾。
  再者,动机。曹操释放“粮草充足”的假消息,动机明确。袁绍方面得知曹军“后方不稳”,自然也会加以利用,甚至可能主动炮制、传播类似消息,以动摇曹军军心,坚定自身相持的决心。
  那么,真相可能是什么?
  我倾向于认为,曹军的粮草,尤其是前线主力的供给,目前或许尚能维持,甚至可能在某些节点表现出“充足”的假象,但其整个后勤体系,已经承受着巨大的、接近临界的压力。后方民怨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被强力压制着,尚未爆发成燎原之火。曹操的“粮草充足论”,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宣传和自我打气,而非客观事实的全部。
  这个判断,将直接影响我对战局走向的预测,以及给主公刘备的建议。如果曹操后勤真的存在巨大隐患,那么袁绍只要能坚持下去,胜算就会增大。但如果袁绍被曹操的“充足”假象所迷惑,或者内部也出现问题(事实上,关于袁绍内部派系争斗、粮草同样紧张的情报也堆积如山),那么战局就更加扑朔迷离。
  这只是冰山一角。
  案头上,还有关于袁绍试图联络刘表、孙策(虽然孙策已死,但消息传递有滞后)的情报;有关于曹操暗中加固许都防御,似乎担心后院起火的密报;有关于关羽在曹营中微妙处境的各种传闻;甚至还有远在西凉的马腾、韩遂异动的风声……
  每一条信息,都像是一根丝线,或真或假,或粗或细,交织缠绕,构成一张覆盖天下的迷网。而我,就坐在这张网的中央,试图理清每一根丝线的来龙去脉,辨别它们的真伪,感受它们的震动,从而判断猎物的位置、大小,以及织网者自身的安危。
  这项工作,耗费心神之巨,难以言喻。常常,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需要反复推敲、验证数日;一个错误的判断,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精神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如同在悬崖边行走,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我拿起一份由貂蝉初步整理、标注了可信度评级和关联信息的简报。她的字迹娟秀工整,批注清晰扼要,确实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她就像一个可靠的副手,将纷乱的素材初步塑形,让我可以更专注于核心的雕琢与打磨。我们之间的信任,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共同工作中,在对每一份情报的反复推敲和讨论中,悄然建立起来。她开始理解玄镜台运作的逻辑和残酷,我也愈发认识到她那隐藏在柔媚外表下的惊人智慧和韧性。
  但此刻,面对这信息的洪流,我依然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最终的判断,必须由我做出;最终的责任,必须由我承担。
  我深吸一口气,将那两份关于曹军粮草的报告并排放在烛光下,拿起笔,开始在空白的纸张上绘制分析图,列出支持与反对的证据链,评估各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
  夜还很长,官渡的风云变幻,正通过这些无声的文字,在徐州这座偏安一隅的城池深处,掀起惊涛骇浪。而我,必须在这片波涛中,为玄镜台,也为主公,找到那条通往未来的,最准确的航线。

第290章 真伪难辨,信息洪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