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京的雨淅淅沥沥下了整夜,晨光穿透薄雾,将总统府染成一片灰白。蒋介石站在窗前,望着院中被雨水打落的梧桐叶,眉头紧锁。经过昨夜的动员,全国抗战的决心已然点燃,但武器弹药的严重匮乏,如同一把利刃悬在头顶。
  “德邻,目前武器装备的缺口太大,我们必须寻求国际援助。”蒋介石对着电话那头的李宗仁说道,“我打算派人与德国、英国等国接触,购置武器弹药。”李宗仁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回应道:“委座,这确实是当务之急,但与这些国家打交道,只怕并非易事。”
  蒋介石放下电话,叫来宋子文。“子文,购置武器弹药一事,你亲自负责。”蒋介石目光坚定地看着宋子文,“德国和英国在军火方面实力雄厚,我们要想尽办法与他们达成合作。”宋子文点点头:“委座放心,我定会竭尽全力。”
  几天后,宋子文带着一支精干的团队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程。在德国柏林,宋子文与德国军方进行了多轮艰难的谈判。德国军方对中国的抗战局势持谨慎态度,一方面,他们不愿轻易得罪日本;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军火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
  “阁下,中国目前急需步枪、火炮等武器装备。”宋子文在谈判桌上诚恳地说道,“我们愿意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并且可以用矿产资源等进行交换。”德国代表耸了耸肩:“宋先生,我们理解贵国的需求,但目前欧洲局势也不稳定,我们的武器装备供应也有限。”
  宋子文早有准备,他拿出一份详细的中国战略价值分析报告:“德国与中国合作,不仅能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在亚洲建立一个可靠的战略伙伴。中国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对德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中国抗战的胜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日本,减轻德国在亚洲方面的潜在压力。”
  经过多日的唇枪舌剑,德国方面终于有所松动,同意出售一批步枪和轻型火炮,但在价格和交货时间上却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宋子文深知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无奈之下只能先签订初步协议。
  离开德国后,宋子文一行马不停蹄地赶往英国伦敦。在英国外交部,宋子文遭遇了更大的阻力。英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暧昧,他们更关注自身在欧洲的利益,对远东局势采取绥靖政策。
  “中国的抗战,对整个反法西斯阵营都有着重要意义。”
  宋子文在与英国外交大臣的会谈中强调,“如果中国沦陷,日本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人力,这对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以及全球战略都将是巨大的威胁。”英国外交大臣却不以为然:“宋先生,我们目前的重心在欧洲,实在难以分出太多精力和资源支持中国。”

第198章 兵械求援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