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剧烈的爆炸声震得地下室吊灯摇晃,玻璃罩子叮当作响。挂断电话后,他盯着地图上蜿蜒的滇缅公路,想起宋子文在欧洲谈判时带回的消息——英国承诺的防空武器,要等三个月后才能启运。
在昆明的临时指挥部里,龙云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求援电报,重重叹了口气。滇军主力早已调往前线,如今能调动的,只有各县城拼凑的民团和学生军。"卢汉,你带教导团去保山段,务必守住怒江天险。"龙云将委任状推过桌面,"告诉弟兄们,每延误一天,前线就要多死几百人!"
秋雨连绵的日子里,滇缅公路上的运输队成了移动的战场。日军轰炸机贴着山脊俯冲,投下的炸弹在路面炸出深坑;缅甸境内的土匪也趁火打劫,妄图抢夺军火。老周的车队在腊戍附近遭遇埋伏,子弹打穿油箱的瞬间,他带着几个士兵冒死将着火的弹药箱推下悬崖。火光映着他满是血污的脸,耳边回响着年轻士兵最后的呼喊:"周队,保住武器!"
南京的战局愈发危急,蒋介石却坚持每天听取滇缅运输的进展。当得知怒江大桥被炸毁时,他沉默良久,突然问侍从:"黄埔军校还有多少未毕业的学员?"窗外的梧桐叶在秋风中飘零,远处传来零星的炮声,仿佛在回应这个沉重的问题。
三个月后,当第一批完整的德制武器车队抵达昆明时,蕴藻浜防线已换了三任指挥官。老周在庆功宴上接过勋章,望着勋章上的青天白日,眼前浮现出那些倒在滇缅公路上的面孔——那个唱着号子推车的川西汉子,那个用身体挡住炸弹的年轻学生,还有无数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普通人。
蒋介石站在重庆的高地上,看着车队浩浩荡荡驶向北方。远处的长江翻滚着浊浪,江面上的商船正将武器弹药运往各个战区。他想起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的嘱托,握紧了腰间的中正剑。此时的中国,正用无数人的血肉之躯,在战火中铸造着一条新的生命线。
第199章 现在前线吃紧,没有多余的部队抽调至滇缅地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