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们的铃铛在吃我们的箭!」一名瓦剌兵士惊见箭矢在半空中断成两截,铁制箭头坠落沙面,发出诡异的颤音。
  朱载钧在中军帐外观察战局,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纯铁镜筒)捕捉到瓦剌军阵脚乱。「传旨:左翼铁骑兵迂回,右翼工器卫释放「沙蚕茧」烟雾!」所谓「沙蚕茧」,实为巧妃改良的烟雾弹——橡胶包裹的松香粉火罐,炸裂后形成遮天蔽日的烟雾,其中混有细沙,既能干扰视线,又可磨损敌军弓箭弓弦。
  瓦剌骑兵在烟雾中迷失方向,明军神锐铳队却凭借算珠帕记录的风速、湿度数据,调整标尺精准射击。铁铳队采用「三段击」战术:前排射击、中排装填、后排校准,铅弹破空声如暴雨打在铅铃上,竟暗含《秦王破阵乐》的节奏。
  深夜,别失八里汗王开城迎接明军时,护城河已被瓦剌尸首填满。朱载钧踩着冻硬的沙粒入城,见城头工器卫正在拆卸铅铃——这些原本用于预警的响器,此刻被重新熔铸为修复城墙的铆钉。「此战非为征服,」他对汗王说,「工器之师,护的是商路,也是民心。」汗王望着明军正在搭建的「工器市集」——熟铁打造的货架上摆满防沙面罩、声波水囊,忽然伏地行大礼:「愿奉大明为工器共主。」
  这场持续七日的「玉门关救援战」中,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铁铳铅铃蒸汽磨坊」协同战术:铁制神锐铳在三百步外撕开敌阵,明瞳炮的橡胶霰弹制造混乱,铅铃阵干扰敌军指挥,最后由工器卫所的蒸汽动力装置快速搭建营地。战后清点,明军伤亡六百三十二人,瓦剌折损骑卒三千余,余部西逃时留下的骆驼群,被匠人改造成携带齿轮传动装置的「工器驼队」。
  岁末,朱载钧在嘉峪关接见西域诸王,别失八里汗王献上镶嵌工禾纹的铁制弯刀:「此刀熔铸瓦剌兵器所造,愿工器之光照亮西域。」朱载钧抚过刀身的防沙涂层,望向远处正在铺设的「声波商道」——每隔十里埋设铅瓮,以钟声指引商队避开流沙。他忽然想起朱厚照的话:「工器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转身命人将此战的铁铳弹道数据刻在石碑上,碑阳为《工器援别失八里记》,碑阴却是密密麻麻的算珠刻度——那是匠人们用鲜血校准的杀人之术。

第124章 西域归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