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着巧太妃加盖「工器监」印玺的动作,银镯内侧的「救国」二字与印泥中的咖啡渣颗粒相触——那是朱厚照临终前命人刻下的真意,而非宫人讹传的「开源」密语。当年先帝在豹房偷偷钻研《电工基础》时,案头始终摆着佛郎机人的「圣玛莉亚号」战船图,船首的巨炮如同悬在大明头顶的利剑。
会议散场时,青禾在江边捡到一本水渍斑斑的《几何原本》。书页间夹着的泛黄纸页上,用佛郎机文写着:「东方抗硫术源于《天工开物》校注」。她想起盲眼匠人阿林的话:「咖啡豆能让铅斑消失」——这个被匠人奉为「火德秘传」的偏方,不过是林夏对《天工开物》「金石炼铅」篇的化学批注,如今却成了泉州港商船的「东方神技」。但她更明白,正德朝之所以将咖啡渣润滑术包装为「木火炼金」,是因为滇南铅矿的匠人存活率已不足三成,急需低成本的防铅技术维持军工生产。
朱载钧的龙撵驶过澜沧江浮桥时,新的净硫塔正在江畔筑基。匠人们用竹篾编织塔体框架,内衬的珊瑚碎屑层层叠叠,如同一本打开的古籍。他望着江心漂浮的硫黄泡沫,密旨中「监控硫雾扩散」的条目被朱笔圈了七圈——自正德朝以来,这是第一次将「工器监污染记录」列为国家机密。因为就在上月,佛郎机人的蒸汽船已出现在马六甲,船上搭载的「硫磺酸炮制法」,能让火药威力提升数倍,而大明的神机营,还在为硫磺纯度不足导致的炸膛事故头疼。
泉州港的商船启航时,船舱里的《无硫硫化法刻本》被桐油布层层包裹。佛郎机匠人站在船头,望着岸上青禾送来的咖啡树苗——这些经过改良的植株能吸附土壤中的铅硫化合物,却被礼部尚书称为「火德星君赐下的护田神苗」。但青禾知道,这些树苗的真正用途,是为了掩盖滇南橡胶林下方的硫矿坑道,防止佛郎机间谍通过植被异常发现矿脉。
乾清宫内,巧太妃修复着先帝的碳弧灯。灯座内的线路图与《天工开物》「五金冶炼」篇的批注完全一致,所谓「星君吐火」不过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古代演绎。她忽然想起朱厚照临终前的咳嗽——那是长期吸入硫雾导致的肺疾,却被史官记为「火德归天」。先帝驾崩前曾握着她的手说:「朕非信星君,乃信工器可救国。待天下太平,望后人能还匠人清白。」
第173章 达成共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