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变化。再让海上浮舟的风铃根据气压自动调整,风浪声就不会干扰信号了。”
  下午申时,大家围在信鸽棚前。陈懋在鸽粮里拌了磁石粉,又在鸽子嘴上粘了小磁石粒:“老祖宗有指南车,咱们给鸽子装个‘地磁耳朵。”当第一只鸽子飞过穹顶,尾巴上的铜哨和穹顶的声音一唱一和,磁针装置上的指针轻轻晃动起来。
  “成功了!”李之藻指着记录纸说,“鸽子的哨声和钟鼓声合在一起,方向误差不到半度!”
  傍晚,陈懋登上钟鼓楼,把铜柱频率调到和大地振动一致的节奏。远处传来蒸汽冲车的轰鸣,它们正在地里埋跨洲传声的铜柱子,每十里埋一根,用铅锌合金包着,能顺着地面传声。
  赵小乙捧着海藻灰跑来说:“懋叔,信鸽饲料拌好了!这海藻灰能把鸽子吃的铅毒结成块排出来。”
  陈懋看着东南天空,信鸽群掠过,尾巴上涂的硫磺闪闪发亮。他摸出怀里的“声波传影器”,这是个卷着蜡纸的小装置,钢针正在蜡纸上刻工器监的新设计图,准备发给美洲。当第一组编码的钟鼓声从北京传出,地下的石头好像也跟着震动,把消息送向远方。
  “小乙,”陈懋摸着铜柱上的锌层说,“洋人说咱们的钟鼓是玄学,其实老祖宗早把科学熔在蒸汽里了。这跨洲的钟声,是用《周易》的变化道理编的信号啊。”
  晚风吹过钟鼓楼的铜铃,和千里之外的海底声音遥相呼应。在这个蒸汽和铜铁的时代,大明的工匠们正用罗盘和算筹,在地球上写下属于东方的科技故事。

第297章 工器革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