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化,是我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史穿仁和他的同伴们,在寻找石料制造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铜石,即红铜。
开始,史穿仁他们用红铜做成小型工具和装饰品。后来,他们发现从天然孔雀石中可以冶炼出铜。
经过长期实践,史穿仁及其伙伴逐渐掌握了在冶炼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锡,可以增加纯铜的硬度,于是炼出了铜与锡的合金,因颜色发青,故叫做青铜。
史穿仁和伙伴们把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久而久之,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的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考古发掘出来的大量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
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证明,我国最早在公元前3000~2300年的夏朝,就有了青铜制品,有青铜小刀、爵、锥、铃等。这些原始的青铜制品胎质很薄,铸造粗糙。
商代的青铜制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铜器的种类增多,有生活上用的各种器皿和酒器,有祭祀鬼神、先祖用的祭器,有各种农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还有打仗用的各种武器等等;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上出现了动物纹或几何纹,有饕餮纹、夔、龙、虎、人形纹等。
到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制作水平达到了高峰,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复细密、清晰美观,出现了鸟、蚕、蝉等花纹。
青铜铸造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大量青铜容器上常铸出三重花纹:衬底用云雷纹,上面凸起兽面纹,主纹之上加几何纹。有的还在器内铸出一些铭文。
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有新的发展,其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多的有三、四百字,字体优美奔放,内容丰富,有祭祀
第10章 我国的青铜工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