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培训学校想要找厉害的老师,就一定得舍得花钱,只要钱到位了,连正在任职的教授都能拉过来做兼职。
和陈春先两人合计过后,两人的股权分配方案是,秦大力出资,占51%的股份,有着绝对的决策权,陈春先他们公司占有49%的股份,培训班的老师和招生都由陈春先他们负责,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
以后如果想给老师或者管理人员股份的话,两人各出一半,对于这个方案陈春先十分满意,觉得这是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可。虽然他们只是出人就能占据将近一半的股份,不过短期看来这个股份还是没什么用的,只有当分红或者变卖公司资产的时候可能比较有用。
培训班短期看来是没什么盈利的,培训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训自己公司用的人才,也不是像社会输送人才,所以培训班的收费模式可能和一般的培训学校不太一样。
培训班的计划就是先收取一部分,或者优秀者不收取学费,不过要签署就业合同,就是学成之后需要先在秦大力他们的公司工作几年之后才行。
这种模式现在还不算太多,不过也有一部分的培训班采用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会在十几年后变的普遍些,差不多相当于定向培养,很多大学都会有这种位置,就是入学直接签署劳动合同,企业支付学生的学费,并且还会给学生一部分生活费,只是学生毕业的时候需要到这个公司工作若干年。
培训班的最大教具电脑已经有了,而且数量还比较多,只要找到地方搬进去就好了。老师的问题直接去中科院计算所找就行,现在中科院的很多部分都已经发不起工资了,里面的项目太少,研究人员太多,中科院的领导已经考虑把一些部门分离出来做三产了,让这些研究人员自己养活自己。
教师也不是啥问题,只要找到合适的教学地点就可以了。因为要安置几百人,而且还有可能有住宿的问题,所以地方肯定不能小了。起码要20间教室一般大的房子,一个班需要一个教室,以及最少一个大卧室,卧室里面全是上下铺,挤一挤也能将就住下。
只是这么大的地方十分不好找,这个年代能有这么大的房子也只有一些国企有,可是国企很少能合法变卖资产的。
秦大力对于中关村这边不是很熟悉,所以之前就让陈他们想办法了,只要有地方,钱不是问题。
对于土地这个时期在中关村还不算什么问题,还有大量平房和带院子的农村房子,甚至还有一些庄稼地。只是想要找带房子的地方就比较少了。找了将近半个月,终于有了一个稍微靠谱一点的地方。
这个地方原来是办夜校和扫盲的,扫盲运动也就是70年代以前搞的比较多,因为那个年代的大人大多数都没有念过书。比他们晚出生的,大多数都念过小学,所以扫盲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夜校也是一样的原因,因为教育不断的发展,现在勤奋好学的人基本上都能参加正规的学校教育,也就不用来夜校了。所以这个学校就荒废了。
学校的面积不大,不过房子不少,基本上整个小学和
第198章 出发去深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