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殿内,齐帝待季淮走后便拿起了所谓他人献上之物翻看起来。
仅仅扫了两眼后他便感觉不对,于是又让太子将先前司明月送来的纲要取出一一对比。
两相比对后,太子惊诧于它们的相似度之高,而齐帝则是沉默不语。
“父皇。”太子轻声开口暗示道,“此人与小司大人相识,或许这两人曾经相互印证过也不足为奇。”
齐帝看着手中的两本册子“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这副漫不经心地的模样让太子也无从窥探他的内心,于是前者垂下头不再言语。
过了片刻后,齐帝终于是有了动作。
他缓缓地起身,走了两步后身子忽然踉跄了一下,他抬手制止了想要上前的太子,自己扶着椅子背咳嗽了两声。
“找个时间宣李达通进宫。”
留下来这么一句话后他便缓缓朝着殿后走去。
太子望着他有些没落的背影,忽地想起了制衣坊前些日子送来的朝服,万千情绪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但却又在最后化为一声轻叹。
朝会结束后的第二日,重修氏谱的消息便传遍了临安城。
氏谱的重修意味着俞朝乃至整个天下的格局即将发生巨大改变,有人跌落泥泞,有人一步登天,两者天堑之别。因此在这之后,两座相府,内阁,翰林院,以及藏书阁便成为了所有人谈论的话题。
司明月作为新上任的管事也在这件事情之后在临安城名声大噪,连带着司府也多了几分关注,前来杨府说亲的冰人也是络绎不绝。几日下来,就连有心促成亲事的杨氏也招架不住,整日里看着上门的拜帖发愁。
这件轶事闹得很大,就连深宫之中的朝阳公主和齐泽都惊动了。前者感叹于冰人的数目,而后者则是黑着脸直接来到了藏书阁。
然而此时的藏书阁压根没有他可以立足之地。
毫不知情的司明月正指挥着藏书阁和文华殿的人不断的从两侧书库之中将有关氏族的书籍寻出。这些书籍大多是从开国时保存至今,上面详细的记录了《光氏谱》内百余位氏族的来龙去脉。
这些氏族之中,有些已经远离朝野不知所踪,有些则如同季李氏那般在朝中发挥余热,还有一些氏族,他们虽然不在朝堂,但却以其他的形式在俞朝活动。
江翁,那位朝阳公主的授课夫子,便是后者。
这些百年氏族之中,关于他们的记载也是有薄有厚,薄得只有寥寥几笔,厚得却让人搬出来了好几个大箱子。
但无论是薄如蝉翼还是厚如森木,它们被搬出来时都已经积满了灰尘。
“大人,这么多都要今日送去么?”西库管事黄由懿愁眉苦脸地望着这些也不知道存放了多久的档案为难道,“咱们人手不够啊。”
司明月正在核对数目,听见他近似抱怨的话,唇角勾起说道:“莫非你指望翰林院的人能来?”
黄由懿听见她的话干笑两声。
无论是内阁还是翰林院都不是他们能使唤的。前者是
第 101 章 第 101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