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轻敲筹背,「明日起,每压纹后加三校准——用此法。」指尖划过筹内孔「均输」二字(《九章算术》平衡术),小顺顿悟:师傅将算学公式藏于铭文,借「修正龙纹」行误差校准。此暗码后来流入湘军,竟成胡林翼整顿漕运算具的灵感源头。
冬至日,护城河冰厚三尺,王五奉旨演「周易破阵」。他命匠人在冰面布九宫格,龙纹算筹与传统铜筹分置,明里推演「坎宫镇水」,暗地记录材质导热数据。铁竹芯筹下冰融成均匀圆,纯铜筹周围冰裂如蛛网——前者导热匀,后者铅铜失衡致胀缩不均。咸丰帝远观,见王五持筹指点,冰面依次显「国泰民安」(匠人预伏木牌),龙颜大悦,赐黄马褂。王五叩首时,掌心握未刻龙纹的竹芯算珠——给小顺的无声奖赏。
肃顺密报终至。王五早将改良模具熔为香炉,炉身刻「万寿无疆」,炉腹以针尖刻算筹刻度与校准式,非侧光不可见。小顺看模具熔毁,眼底痛色一闪,王五淡道:「真算学不在铜铁,在这儿。」指太阳穴,又展《铁仙会算具改良录》,封面下藏《天工开物》注疏——改良方案早抄于古籍夹缝,随漕运传铁仙分舵。
修缮天坛时,王五登祈年殿藻井,将改良录藏入蟠龙藻井龙口。他于龙舌下方刻算筹图,算珠拨动方向暗合「工」字——天下匠人代代相传的符号,无关皇权,只问技艺。暮色漫过紫禁城,他立工坊门口,掌心竹芯算珠泛温润光,那是匠人的隐忍之光:不与龙纹争辉,却在每道刻度里,刻算学虔诚。如他教小顺语:「龙纹为筹皮,精度为筹骨,皮随圣意变,骨为匠人存。」
番外二第56章京城工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