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二第58章中西结合[2/2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古月墨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珠,竟不如篝火盟匠人手工削制的竹片!」湘军第二轮炮击掀起的浪花冲垮水尺,他这才发现算珠刻度已被锈迹堵塞,而湘军炮口的算筹标记正随江风轻轻晃动——其竹筹经五倍浓度棉油浸制,防腐性能较太平军竹具提升三倍。
  李鸿章在九江战壕里展开《赣江舆图》,图中以算珠符号标记太平军暗堡位置。他用算尺量取图上距离,每半寸对应算珠一列,借助《周髀算经》「勾股术」算出实际坐标:「『火五山三』坐标对应琵琶亭东北三百步。」亲兵以赣江船工的「号子密码」传递情报,号子节奏与算珠敲击形成双重校验——前者用江西方言谐音唱出方位,后者以算具刻度确认误差,确保情报传递精准无误。
  陆师登陆后,算学营匠徒使用「量地算珠」配合陶土地形模型,每枚算珠代表实际三十步,通过日晷与罗盘双重校准方位。曾国藩看着算珠标记延伸至九江粮仓,想起去年靖港之败时因测绘失准的狼狈,此刻匠人正用算筹测算土壤湿度,以不同颜色瓷片(白色代表沙质土,青色代表黏土)标记,对应《农政全书》「辨土法」确定行军速度。
  暮色降临时,李三用瓷珠绳将望远镜固定在炮位,镜筒刻度与算具袋齿轮完成最终校准。曾国藩摸出斑竹算珠,珠身「赣」字暗记因长期使用发亮,算筹槽里还沾着上午测算甘棠湖水位的水渍。对岸传来湘军匠徒的号子:「算珠拨二粮二担,算尺量路避泥潭」——这是将江西采茶戏调改编的算学口诀,每拍节奏对应五斗米搬运量,便于文盲士卒记忆。
  江雾中,算具的青铜光泽与望远镜的玻璃反光交相闪烁。湘军已将赣江的山水肌理转化为算具刻度:斑竹算珠计量水势,楠木算筹承载算法,景德镇瓷片提升精度,罗盘与日晷确保方位。当洪秀全的「火德算珠」在天京熔炉里化为铜水时,曾国藩的算学营正用赣江的竹材、瓷土、桐油,打造出穿透战争迷雾的精密计算体系。
  李三擦拭望远镜时,镜片上的硝烟痕迹恰好落在「九江城防薄弱点」的刻度附近——这道无意中形成的标记,恰似湘军算学营在赣江战场的最佳注脚:胜利从不依赖玄学符印,而是匠人指尖精准的刻度,一寸寸丈量出的真实坦途。

番外二第58章中西结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