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二第59章再战湖口[1/2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古月墨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咸丰四年五月,湘军水师进逼湖口,曾国藩于「江安」号旗舰设立算学指挥所。李三调试「磁偏罗盘」——以徽州磁针为核心,外圈刻二十四方位与《周髀算经》里程换算表,铜制滑块标注入江里程,匠人需持《罗盘校准手册》(油印传单)手动调整磁偏角,校准方法参考了上海传入的西洋航海文献。彭玉麟展开涂有西洋防水油墨的舆图,红纸条标注根据赣江实测修正的磁偏角数据,蓝棉线连接罗盘与测深锤计数绳,通过敲击测深锤木柄计数,将雾中方位误差控制在一度以内——这套校准流程是算学营结合《周髀算经》与英海军《航海通例》改良而成。
  石达开在城头观察湘军动向,命匠人改制「竹簧测流仪」——湘南斑竹削成簧片,表面用炭笔标刻「流速三丈/秒」等实测数据,以簧片振动频率定船速等级。匠人凭借传统木工的「望闻问切」经验(看竹纹、听竹音、问水情、切流速),将误差控制在五分以内。「东王当年参照《海国图志》设想声测器械,」石达开抚摸竹簧,「如今以土法验证,虽无精密工具,却比旧法提速两成。」太平军匠人网络依托沿江船帮传递水情数据,将《海国图志》的理论简化为可操作的竹器改良指南。
  巳时,湘军「算牌抬枪队」使用「对数算牌」,牌面分印乘除表与炮位分布图,滑块滑动对照张贴于炮位旁的《几何原本》三角法图示(油印传单)。曾国藩参照传单图解比对算牌阴影刻度:「七百步,偏角修正后六百九十三步。」滑块与罗盘需匠人交替校准,全凭目力与传单公式计算,算学营为此专门编印《炮位测算十日通》供士兵速成。太平军抬枪队使用「方位算筹」,竹筹一面刻「震东」「兑西」等传统方位代号,另一面印由俘虏传教士口述整理的西洋射程换算表(营中抄本),匠人通过数月训练熟记口诀,九江之战中曾凭此命中江心浮标。
  太平军水营将领罗大纲缴获湘军「地听铜瓮」,命匠人以景德镇陶土仿制,虽共振频率略有差异,但结合营内传抄的《淮南子》「击石辨声」古本图解,将地道探测误差从十丈缩至五丈。「湘军能听土下三尺,」他展示陶瓮,「我等用古法共鸣之理,配合江防老卒的经验,一样可判敌踪。」幕僚补充:「东王当年尝试铸造铜簧听瓮,因圣库缺乏铅锡配比的实测数据,最终未能推广。」
  李鸿章在北岸破解太平军「

番外二第59章再战湖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