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8章 皇家父子相互猜忌提防[2/2页]

北宋:我成了赵佶 读史明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于为了美化巩固皇权而书写的伪造之事。
  ……
  此时,赵吉猜测着,当上了皇帝后的赵桓,看到太上皇从江南回到了京城后,一定是非常担心自己的父皇将会重新独揽大权的;
  所以,钦宗赵桓在皇宫之内,给太上皇宋徽宗划出一定的活动范围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还有,赵吉读史时,看到过宋钦宗赵桓时刻提防着太上皇宋徽宗复辟的记载:
  当时,京城朝堂的诸多忠于宋钦宗的大臣,听到了流播甚广的谣言“道君太上皇,将复辟于镇江”……
  京城的很多士大夫便忧心如焚,纷纷给新皇帝(宋钦宗)赵桓上书:
  “自江以南,诏令将壅不行……”
  “东南之地恐非朝廷”,
  “江浙之变,萧墙之祸,不可不虑!”
  “今日事势之急,殆有甚于北敌者……”
  宋钦宗赵桓面对如此时局时,他也很担心自己的老爹赵佶真的会复辟,那他就当不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故此,宋钦宗赵桓当时是吃不好、睡不好,整日忧心忡忡。史书上对此记载的是:
  ‘自上皇东幸暴露,(钦宗赵桓)日夜忧思,至避殿减膳,不遑宁处,群臣士庶,莫不知之……
  宋钦宗赵桓甚至当着群臣的面公开说道:
  “朕自道君在外,我食不安!”
  当然,宋钦宗赵桓这句话能公开说,从表面上的意思,谁也挑不出毛病,甚至还能表现出他对父皇的思念之情。
  但是,聪明之人,去结合当时的谣言‘太上皇要在镇江复辟的背景,再去分析宋钦宗赵桓说出那句“朕自道君在外,我食不安的话呢?
  再后来,也验证儿子猜疑父皇;甚至,儿子提防着父亲的种种痕迹,还是能在史册中找到相关记载的。
  第一京城开封解围之后,宋徽宗从江南回到了京城后,
  徽宗称呼儿子为“陛下”,自称“老拙”。
  某是,(宋钦宗)赵桓去看望徽宗,他看到徽宗桌案上有一个酒壶和两个酒杯,他便给太上皇倒了一杯御酒。
  徽宗一口气喝干了,他顺手也给儿子赵桓倒了一杯酒。
  钦宗伸出手接过太上皇给倒的那杯酒,本想喝下,
  可是,钦宗身后的太监轻轻地踢了一下他脚后跟,钦宗赵桓恍然大悟,说什么也不喝太上皇给倒的这杯酒了……
  宋徽宗见状,失声痛哭……
  …………
  穿越者赵吉思绪至此,他知道皇家父子,相互猜忌提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为了至高无尚的皇权,别说是父子相互猜忌提防了,就算是父子相残,父杀子、子弑父之事,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也绝非个例!
  …………
  赵吉皱起眉头,他以知道这段历史的优势,能将跪在自己面前的太子赵桓的前世今生,看得一清二楚。
  其实,赵吉已经萌生出了废掉太子赵桓之心!
  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好时机……
  ………………
  PS:求票。

第238章 皇家父子相互猜忌提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