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8章 胡侍郎奇闻飨圣上 吕尚书卸责罪同僚(3)[1/2页]

武英殿 钟月玄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慢着,慢着,”今天吕震的话永乐句句都受用,只是嫌他性急了些,“总是沉不住气,
  且把灵芝图形让大家传看了,再贺也不迟。”
  “臣一高兴,图攥在手中,倒忘了传了。”吕震说着把图递给兵部尚书方宾,依次是刑部尚书吴中、工部尚书李庆,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皇上定了调,谁也不愿违拗,
  自然都免不了一番赞誉。
  张辅、柳升、郑亨等几个公、侯爷除张辅读了几年书,其他最多是认识几个字而已,
  更不知如何夸赞,永乐心知肚明,环视群臣的表情,并不说话。
  张辅已从交趾前线回来,虽列武班之首,心下不快,脸上并无太多喜悦。沐晟回镇云南,
  不再在前线受罪,自是快乐。皇上已命丰城侯李彬去了交趾,这一换班的旨意,从此奠定了交趾必败的局面。不是李彬不能打仗,但与四入交趾的张辅比,无论哪方面都差远了。
  张辅凭着他的谋和勇,无往而不胜,从最早就打出声势、打出了名望,打得交人一提到他的名字都胆怯。所以,他坐镇交趾,反叛的州县传檄而定。不知谁在皇上跟前说了话,张、
  沐二人同时调回,派去了丰城侯。张辅最忐忑的是交趾的乱子再无法收拾了,忧心忡忡。
  吕震嫌图传的太慢,却又不敢造次,一俟传完,马上出班,拉着长音贺道:“皇上雄
  大略,甫登大宝,上应天意,下得民心,四海承平,百姓安堵,故铁树开花,榔梅挂果。
  值北京在建之时,瑞光榔梅灵芝又现于武当,天意属意我大明之圣君,属意大明之新都,
  臣礼部尚书吕震躬率群臣给陛下贺喜了。”说罢,第一个跪下行礼,群臣一起跪下,共同唱和:“给陛下贺喜了。”
  “众位爱卿请起,”永乐面露微笑,手捋长髯,俯视群臣,
  “榔梅灵芝之现不是朕
  个人之喜,是包含列位臣工和百姓在内的大明之喜。这些年,文臣们为大明修成了亘古以
  来第一大类书《永乐大典》,为大明修运河、治黄河;武臣为大明巡视海疆,防御倭寇,运送漕粮,随朕两度远征大漠,使草原桀骜之辈俯首称臣,不敢肆意滋扰。边疆安静,海晏风清,方有军士屯田之劳绩,方有大明千家万户之袅袅炊烟。百姓日子虽不富足,还算
  安定,加之地方有司体恤,风调雨顺的年景,还是有一点积蓄的。所有这些,都是列位尽职的结果,是大明上应天意、下得民心的写照,故朕愿意和列位爱卿一起为大明贺喜!”
  “为大明贺喜!为大明贺喜!”殿内、殿外是此起彼伏、激荡寰宇的贺喜声。
  待众人声音稍稍平息,吕震又奏道:“皇上虽谦逊,也是不世之功,臣建议文臣每人至少一篇文章颂祝,诗歌辞赋不限;臣还建议皇上封禅泰山,让千秋万代铭记皇上的丰功伟业。”
  永乐呵呵一笑:“颂祝的文章就写这榔梅灵芝吧,这封禅之举就免了,天下还有水旱饥馑之灾,朕之德行还不足以封禅……”
  “秦皇、汉武之功不及皇上十之一,封禅泰山,普天同庆,万世之后有谁不记?臣之意就是让后世永记皇上功德……”
  “朕意已决。”吕震急于表白,却被突然的厉声打断了。看得出来,他今日的话皇上句句受听,多日来积聚于胸中的郁结之气终于可以舒缓一下,连那个纠缠了他多日的死
  鬼尹昌隆在他的喜气之下也逃得无影无踪了。站在第一位,领群臣朝贺,那是多大的荣耀!
  他就爱做这露脸的事,到了泰山,他依然是群臣的领头雁。所以,他听从心腹祠祭司郎中
  周讷的提议,想努力促成皇上到泰山封禅。但永乐自知甚深,于封禅并无半点兴致,遂打
  断了吕震的话。
  “颂章篇篇,已是过头,既有灵芝图在,朕也就恭受了,再行封禅,岂不是置朕于鼎镬之上,是何居心?”
  本是一团和气、喜气洋洋的朝班,因着吕震的话,永乐却急转直下,面色冷峻,出言讥诮,令人不寒而栗,朝堂立时陷于一片尴尬之中。
  “臣知罪,”解铃还须系铃人,好在吕震像个变脸的魔术人,前驱几步,跪下道,“臣
  一片丹心,上接日月,只一时糊涂,尽想喜事了,哪能比皇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故险酿大错,听凭皇上处罚。”言毕,伸长脖子,一副罪恶深重、引颈就戮的模样。看着他
  那个乖张相,皇帝差点笑出声,大臣们也被感染了,殿堂的气氛一时又恢复了。
  “起来吧。”永乐语气缓和了一些。吕震习惯了皇帝的喜怒不常,皇帝也习惯了吕震
  的厚颜无耻,不管是多么严厉、尖刻的话语,这个礼部尚书都能承受,且承受得天衣无缝、
  顺理成章。
  “北宋时,”永乐还想说说他,“真宗钓不上鱼来,正在懊恼,身旁一个叫丁谓的人及时补了一句‘鱼畏龙颜上钓迟啊,才打破了尴尬。世人皆喜奉承,朕也不例外。然一句、两句奉承、玩笑,龙颜大悦,舒缓气氛,没有什么不好;若一味以此为要,导朕好大喜功,大错其谬矣!

第78章 胡侍郎奇闻飨圣上 吕尚书卸责罪同僚(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