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章 一生一世一双人(5)[1/2页]

阳间说书人,阴间鬼判官。 想早睡的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昭昭若日,尚在悬空。
      京卞城八方楼内,说书先生冯明没有着急接着说闲白,而是问了这么个问题。
      “列位,我问问您些位一个小问题,要是您些位跟人有言在先,那人却与你违约,你们会怎么办?”
      “找人论理呗!平民百姓的,又不能出手打人,万一动了手上了官府,犯上犯不上!”
      “是呗!”
      冯明又笑问道:“那你们如果是一国之君呢?皇帝,高高在上的皇帝。”
      “嘶,我要是皇帝老儿,那谁敢忤逆我啊,见谁不爽我就打谁啊!”
      “我要是皇帝,谁敢失约与我,我诛他九族!不对,十族!”
      “别说皇帝了,我要是个大官那都了不得啦!”
      冯明听着五花八门的的答案,着实好笑。
      “我听了您些位的说法,也都对,可这国与国之间失约又要怎么说呢?”
      “这金朝手拿三州之地不想归还与宋,宋朝亦知自己求这三州之地无错,但人宋徽宗思路可不一样,金朝不想归还三州之地,因为此处可以巩固金朝西边形式,这宋徽宗先是想加钱,人不要。”
      “后来啊,有这么一个人,名张珏,此人乃是原辽朝将领,金朝攻辽之时,张珏先是投降于金,得任节度使,后来张珏认为投降于宋是为上策,便和北宋燕山府宣抚使王安中联络,献平州,叛入北宋。”
      “这金朝一看,哪能这样啊?立马发兵前去征讨张珏,有完颜宗望带领的军队抵达城下之时,张珏大败而逃,连夜逃命,奔往北宋,直到进入燕京城这才停下。”
      “但如此奇耻大辱金朝岂能甘心作罢?那王安中将张珏藏在甲杖库里,就是放兵器盔甲的地方,欺骗宗望,就说没这个人。”
      “完颜宗望就寻思着你懵三岁顽童呢?呼喝着就要张珏这人,结果王安中杀了一个相貌类似张珏的人代替,结果被人认出来是个假的,百般无奈下这才将张珏带了出来,并且王安中先声夺人,一直数落张珏罪状,不容他说话便将他看了,包好他的头颅送给了金人。”
      “后来,此事也成为了金朝攻宋的借口,说北宋藏匿金朝叛将,这才有了靖康之变的开端。”
      “诸位,狼子野心昭然若示,又岂是一个借口就不会发生的?您各位记住咯,天下没有扯不散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两国之间若是想要开战,一万个借口他都拿得出来。”
      “这靖康之变也就此拉开,宋徽宗宣和七年八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二人以张珏事变为由请奏功宋,同年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攻燕山府,一路破关斩将,三个月后就攻破克信德府,”
      “而西路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三个月后才刚刚兵临太原城下,而此时那位宋徽宗赵佶已经禅位与钦宗,已经是靖康元年了。”
      “靖康元年,完颜宗望渡过黄河,攻打滑州,正月,包围北宋首都汴京城,因为无法破城,威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委为人质,要求北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所重镇议和。”
      “这攻打汴京一役很大程度是因为金朝两路大军未能合二为一,完颜宗汉率领的西路军在太原被拦住,毫无办法,最后只能退军。”
      “要不是说朝中腐败,一国之中若是有那些奸臣,何愁一国不亡啊?这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最为精锐的秦凤军意图尾随在金军之后,趁其渡河之时突然出手将其灭之,结果被朝中那些投降派所干扰,在黄河边上竖起大旗,严令军队不可过此大旗,否则一律处斩。”
      “就这种事,不光您些位这些听我说的心里恨的牙痒痒,我这说书的心里也恨啊,那些个兵临城下一个劲的想着投降,到最后人走了还巴不得给人送行,一群什么东西!”
      “而过了几个月,那个在汴京城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守将李纲,又遭朝内排挤,被调往边疆作为宣抚使,无所作为。”
      “而一心抵金的名将种师道,多次上谏无果,率军解京师之围,结果京师解围后就被解下兵权,不久后一代名将就此去世,重视到死后次年,京师失守。”
      此话一出,楼里这些位主顾无一都在为这二人惋惜,唉声叹气此起彼伏。
      “所以说啊列位,这朝有佞臣真的是没法子,有些人是真的走不明白道路,而有些人呢则是真的心黑,朝里上下,清者不可清,浊者却可名,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国之君,为国之首,而那些文武大臣,则是一国中流之柱,而相你我等平民百姓,则是一国基石,但哪怕基石在坚硬,这头上楼阁都到了,留下一片片地基,那也秃得慌啊。”
      “但家国,家国,我们这群老百姓还是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这个道理。”
      冯明这个轻马屁拍的很是时候,也很是受用。
      “等到这第二次金国攻宋之时,金军加大人马,更是围城太原长达二百五十天,到最后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他前来救援的军队道路。”
      “而那时,围攻在边境城外的金朝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之时增加了一倍半。”
      “靖康二年,完颜两路大军破城,俘虏徽钦二帝,同年,北宋灭亡,两位皇帝被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从此北宋灭亡。”
      “多憋屈,多憋屈,诸位,第一次三十多万人解北宋之围,第二次却无可用大将,一国潦草致死,从此灭亡,这也有了您些位听我最开始说的那一段。”
      “这北宋之后呢,又有南宋,这些话下次再给您些位讲。”
      “兴亡说罢,来去说罢,都是往昔过去,任他权柄滔天,任他疆域辽阔,最终也只能被脱去龙袍受辱,可这最终遭罪的是谁?老百姓,一国征战之时百姓赋税加重,更何况亡了国的百姓,有些还没了家啊。”
      “一国强,不是看在土地多么辽阔,而是百姓是否能安居乐业,自然无忧,凡刀兵之向,永远不会踏入我疆域半步,保百姓安全,这才是一国强盛之根本。”
      楼里有些是曾经山赵的亡国之民,听到后都在擦着眼角泪水。
      冯明喝了一口壶中酒,放下后手捧折扇说道

第69章 一生一世一双人(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