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说话的功夫,朱允?梢呀庸?楦宕笾路?牧艘槐椤
      只简单翻阅了一遍,朱允?杀惆咽楦宀恍家还说娜拥搅艘槐摺
      三国志他也是读过的,就这东西与三国志差之十万八千里,严重背离史实,这也敢发表?
      而这一边的朱元璋则已与罗贯中,朱大福谈论起了三国时的人物来。
      ...
      具体聊过后发现,罗贯中不仅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了解透彻,就是隋唐,北宋之时的历史也是信口拈来。
      最关键的是,对这些历史还都有着不甚一样的见解。
      倒也不愧是能写出四大名著之一的,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的。
      ***
      在酒楼与罗贯中聊了会儿,又吃了顿,朱元璋直接回了宫。
      刚回宫,朱元璋便吩咐蒋?去查了罗贯中的身份来。
      罗贯中学识渊博,谈吐有度,绝非一般人。
      这样的人出现,是得多加注意一些才是。
      晚上的时候,蒋?便已查到了消息。
      “陛下,据臣所查,这罗贯中本是张士诚的幕僚,后离开张士诚回了太原老家,直到至正二十六年才返回杭州。”
      那时候,张士诚已是日薄西山。
      “之后,可与张士诚有过联络?”朱元璋问道。
      现如今,张士诚不少余党还于海外盘踞,虽无法撼动大明现有之局面,但也会时不时刷一波存在感。
      “没有,到了杭州便开始专心著书,所接触的都写说书写杂剧的。”蒋?回道。
      只要别于张士诚藕断丝连,行些祸乱之事,朱元璋也并非得抓着之前的事情不放。
      “多注意着些,只要那罗贯中安分守己些,就睁只眼闭只眼,当不知他身份。”朱元璋吩咐。
      大福那孩子善良,纯真。
      对帮罗贯中刊印之事很热情,很难上心,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没必要拿到他跟前,惹他烦心了。
      ...
      在朱元璋命锦衣卫查罗贯中身份的时候,朱大福已从书坊买来一大堆书籍中寻到了刊印最好的。
      墨迹清晰,排版整齐。
      书打开,还有股淡淡的墨香味。
      “这是哪家书坊的?”朱大福问道。
      旁边帮忙的何先,看了一眼书旁的书签,道:“黄氏书坊。”
      何先识字,能力也较为突出,在一些事情上要比高成好用。
      因而,在一些重要事情上,朱大福会喊何先来做。
      “黄氏书坊?”朱大福疑问。
      何先随之便道:“黄氏书坊背后的东家是太常寺卿黄子澄。”
      就是那个极力建议朱允?上鞣?幕谱映危
      听到这个名字,朱大福有些失望。
      黄子澄现在已在伴读东宫吧?他志不在钱上,开这书坊怕是另有深意,即便是出了高价,怕也很难挖来人的。
      “若是黄子澄,想从他手里挖人,怕是不易...”
      说着,朱大福随之又道:“算了,任何事情总归是得去试试的,不试又怎知不成。”
      若真不行,那他再想其他办法就是。
      碰上一个好的刻工,那可是很难得的。
      ***
      黄氏书坊。
      这书坊自开了,就没怎么挣过钱。
      上到伙计,下到刻工等工人已有三月没月钱拿了。
      此时,刻工黄玉新正带着一拨工人把掌柜堵在店里讨要月钱。
      别误会,这黄玉新与黄子澄只是恰好同姓,实则没什么关系。
      若非要说有关系,或许也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罢了。
      “又一个月了,我们的月钱何时发?”
      掌柜也愁啊,他现在实在没钱啊。
      书坊赚不到钱,他的月钱都是依靠老爷的俸禄发下来的。
      大明官员的俸禄本就低,老爷那么点俸禄能把他们养活了就不错了,哪有余钱再养活那些工人。
      “再等等...等这批新刊印的书卖了就发。”
      新刊印的书乃是黄子澄所写的一些对四书五经的见解。
     &nbs

第22章 买来书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