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的关键观点:
?
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而是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部分。
?
争论中,不是去证明自己没错,而是让对方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
4.
结论:阿德勒的智慧应用
1.
说“你”比说“我”更具心理优势,因为它掌控了优越感和话语权。
2.
如果只关注赢得争论,而忽略人际关系,可能会破坏“共同体感”。
3.
真正的心理成熟,不是靠攻击对方赢得优越,而是通过责任归因和理性沟通,建立平等的关系。
最终,阿德勒认为:赢得争吵,不如赢得人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吵架时“说你”而不是“说我”,实际上涉及信息不对称、博弈论、机会成本以及话语权的资源配置。
?
1.
信息不对称与“说你”的策略
(1)定义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是指交易或对话的一方掌握比另一方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在争论中,话语权的分配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
说“我”
→
处于信息劣势:当你说“我没有拿”,你等于在提供可检验的信息,对方可以继续质疑你的言辞是否可靠。
?
说“你”
→
让对方处于信息劣势:当你反问“你有什么证据?”你让对方承担举证责任,减少自己的信息暴露,从而掌控局势。
(2)现实应用
在法律诉讼、商业谈判、甚至市场营销中,谁能让对方承担“信息成本”,谁就能获得优势。
?
诉讼中,律师不会说“我没罪”,而是让控方提供证据。
?
企业公关不会解释“我们没错”,而是质问媒体“你的信息来源可靠吗?”
?
2.
博弈论:争论中的纳什均衡
(1)零和博弈
vs.
非零和博弈
吵架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
?
零和博弈(WinLose):如果你输,对方就赢。因此,策略上要尽可能削弱对方的论点,掌控对话节奏。
?
非零和博弈(WinWin):如果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取胜,则应采取合作策略,而非单纯攻防。
在零和博弈中,采取“说你”的策略可以迫使对方防守,让自己占据主动权,从而增加赢的概率。
(2)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指的是在一个博弈过程中,各方都选择最优策略后,没人愿意单方面改变策略。
?
如果一方持续用“说我”防守,对方会不断攻击,形成劣势局面。
?
如果双方都改用“说你”反击,争论可能演变成无休止的相互指责,直到一方让步。
?
最优策略:在适当时刻转守为攻,让对方承担更大的成本。
结论:
?
争论中的最佳策略,是让对方承担更高的“信息成本”,而自己尽量减少防守压力。
?
3.
机会成本:争论的经济学考量
(1)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最大代价。
?
在争论中,时间和精力本身就是机会成本。
?
如果你不断防守(说我),你的机会成本增加,因为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解释、证明自己。
?
如果你让对方防守(说你),你减少了自己的机会成本,而让对方承担更高的沟通成本。
(2)现实案例
?
企业危机公关:公司面对负面新闻时,不会花大量时间解释“我们没错”,而是反过来问:“这个信息可靠吗?”
?
市场竞争:行业领袖不会直接解释“我们不是垄断”,而是要求对方“请拿出证据说明我们违法”。
结论:
降低自己的沟通成本,转嫁对方的反驳成本,是更优的策略。
?
4.
语言的经济价值:话语权作为稀缺资源
经济学中,任何稀缺资源都会成为竞争焦点,而话语权本身也是一种有限资源。
?
说“我”
→
让对方占据话语权,消耗自己的“谈判资源”。
?
说“你”
→
让对方花费更多语言成本,自己保留谈判主动权。
在市场经济中,控制“议题设置权”(Agenda
Setting
Power)的人,才是最终赢家。
?
媒体不会花时间解释“我们是客观的”,而是反问“你能证明我们有偏见吗?”
?
政治家不会直接回应指控,而是反击:“你凭什么这么说?”
结论:
?
争论的核心不是谁有道理,而是谁能掌控议题,让对方在自己的话语体系里挣扎。
?
5.
经济学结论:争论的最优策略
1.
信息不对称策略:减少自己的信息暴露,让对方承担举证责任。
2.
博弈论策略:通过施加防御压力,让对方承担更高的沟通成本。
3.
机会成本策略:避免长时间防守,转移争论成本到对方身上。
4.
话语权经济学:控制议题,主导争论方向,让自己处于强势地位。
第679章 吵架为什么要说你,而不是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