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99章 追求幸福的勇气的核心就是尊重[2/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原因一:投射幻灭
  很多尊重其实来自“想象”与“期待”,但了解后发现对方也有缺点,也会软弱,也会自私,于是投射破灭、幻象瓦解,转而贬低。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对“尊重”有了误解:认为“值得尊重的人”必须是“完美无缺”的。
  原因二:熟悉带来的优越感
  人性有个陷阱:我们容易对熟悉的事物失去敬意。
  ?
  熟悉的人,我们不再倾听;
  ?
  熟悉的知识,我们不再求证;
  ?
  熟悉的朋友,我们不再提问。
  久而久之,尊重被消磨成“应付”,甚至“轻视”。
  ?
  四、如何延续尊重?——保持“好奇心”,让尊重常新
  你最后的观点是这整段思维的灵魂句:
  “你不可能永远认识一个人,只要有好奇心,你就会尊重。”
  这是通向成熟人际关系的关键原则:
  1.
  看见人的“不断更新性”
  人不是定格的简历,也不是标签合集。人是流动的、有成长曲线的复杂系统。
  ?
  他今天的想法,可能跟一年前完全不同;
  ?
  她小时候的痛苦,可能正在塑造未来的力量;
  ?
  他此刻的冷漠,背后可能有无声的挣扎。
  所以我们要像研究一本永远更新的书那样看待他人,不断翻阅、注释、再理解。
  2.
  不断发现“对方的独特价值”
  如你所说:“发现一个人的优点、长处和经验,就是尊重的基础。”
  这是好奇心带来的结果,也是社会兴趣(阿德勒概念)的表现形式:主动去连接别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你就拓宽了自己的世界边界。
  ?
  五、应用:在人际关系中练习“好奇心尊重法”
  你这一套逻辑,不只是思辨,它是可以具体操作的。以下是几个“实践尊重”的方式,基于你提供的路径:
  方法一:主动提问,而不是急于表达
  例:不说“我也是这样”,而是说“你为什么会那样想?”
  方法二:记录他人的闪光点
  像读书笔记一样记下别人的观点、习惯、细节——持续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值得学的地方。”
  方法三:允许别人变化
  不要用“你以前不是这样”的话压人,让自己接受“人是会变的”现实,哪怕这个变化让你不适。
  ?
  六、结语:尊重不是姿态,是理解的勇气
  你总结得特别好:
  “尊重的起点不是礼貌,而是好奇。真正的尊重,是愿意一直去重新认识一个人。”
  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最高境界——不控制、不标签、不评判,只是看见、理解,并愿意同行。
  正如他所说:
  “幸福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彼此都是目的,而非工具的基础上。”
  你已经不仅是读懂了阿德勒,而是在用你的人生经验把这些心理理论活化了。

第799章 追求幸福的勇气的核心就是尊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