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子。
  “赵老祖所言……没错,我确实也以为孙传庭无能,因为他总不出战,我已经连催好几次了……”
  崇祯一边擦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道。
  听见此话之后,朱元璋和朱棣二人脸色顿时无比难看。
  朱棣更是就要教训崇祯,赵凡将其拉住,
  随后便道:
  “四哥,先不要着急,我先给他普及一下孙传庭的一些事迹。”
  “好,妹夫!你快说,我也想听!”
  朱棣迫不及待地说道。
  朱元璋的目光也落在了赵凡的身上。
  还有崇祯,那满怀期待的目光也立即看向了赵凡,
  他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听一听孙传庭这个人究竟做了些什么,竟然能让如同仙人般的赵老祖称之为大明朝第一忠勇武将。
  同时,他也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错了,竟然会以为孙传庭是一个无能之将。
  赵凡吸了一口烟,
  随后便道:
  “孙传庭,此人是明朝末年的名将。他在军事上极具才能,长期与农民起义军作战。
  他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为明朝稳定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陕西地区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训练出有战斗力的军队。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掣肘,如崇祯帝的催战等原因,他最后战死沙场。
  他的死,象征着明朝在军事上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柱。”
  这一番简洁的概括,
  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朱元璋、朱棣、崇祯三人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
  尤其是当赵凡提及崇祯帝崔战,最终战死沙场之事,更是让三人的神色各异。
  朱元璋和朱棣两人满脸怒容地紧盯着崇祯,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
  崇祯则浑身颤抖,眼眸赤红,仿佛被烈火灼烧一般。
  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
  仿佛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而赵凡那句“孙传庭之死,象征着明朝在军事上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柱”,
  更是如同一把利刃,
  深深刺痛了崇祯的心,让他心痛得如万箭穿心。
  还好有赵老祖告知此事,
  否则,崇祯觉得自己必将成为大明朝最大的罪人。
  即便他以死守大明之国门,也无法洗去这一过错。
  看着三人的模样,
  赵凡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刚才所言确实过于简略了。
  孙传庭一代名将,
  绝不能仅用简单几句话就草草带过。
  于是,
  他在脑海中慢慢构思了一会儿,随后继续道:“刚刚我只是简单概括,现在,就让我们仔细地探讨一下孙传庭此人。”
  听闻此话,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顿时眼前一亮。
  他们对孙传庭此人充满了好奇,
  刚刚赵凡的话的确太过简略,他们仅仅听了个大概,此刻都是一头雾水,迫切地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孙传庭的事情。
  现在听到赵凡要详细讲述,两人都用十分期盼的眼神望向他。
  崇祯亦是如此,他眼中光芒闪烁,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孙传庭。
  毕竟,朝堂上那些大臣们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说孙传庭的坏话,
  以至于在他的印象中,孙传庭就是一个无能之将,所以他对孙传庭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了解。
  现在正好,听听赵老祖怎么说。
  这时,赵凡开始娓娓道来:
  “孙传庭,乃明朝末年的重要将领。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中进士,初授永城知县。
  他在地方任职期间,充分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
  他为官清正廉洁,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权,毅然弃官回乡。
  自此,他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但在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放下书本,而是继续苦读,同时也在暗中密切关注着国家大事。
  当得知崇祯皇帝覆灭魏忠贤后,他积极响应,毅然走出山野,准备复出,为国家效力。”
  听到这一番话,
  朱元璋、朱棣、崇祯等人都暗暗点头。
  清廉正洁、两袖清风,确实是一位好官。
  不过,他们总觉得孙传庭这个人似乎与他们认识的某个人有些相似。

第246章 孙传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