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四七章 白菊的遭遇(四十)[1/2页]

大河守望 关源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坟岗”不缺的是热闹但缺水。这儿没有水井,更没有现代人享受的管道输送的“自来水”,这儿离河或者水塘很远很远,栖身这里的穷苦人家要维持生命就得有生活用水,于是有商业眼光的郊区农民就向这里做起了水的生意。农民在牛车上装上一个自制的木头大柜子,在村里的水井灌满井水,就赶着牛车来到“老坟岗”卖水。这样的拉水牛车有时能一起来好几辆,一辆车子的水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这儿的人们用的。
  在“老坟岗”栖身的男女老少游民百姓据说大约有两千多人,当听到拉水的赶车人“当当当”敲着一个破铁锅吆喝着“卖水啰……卖水啰……”,人们就争相提着水桶、端着盆子,脏兮兮的手里紧紧掿着一些薄铜子儿,吵吵嚷嚷把水车围拢起来。
  水是论瓢卖的,一个薄铜子儿买三葫芦瓢井水,在当时当地五个薄铜子能买一只老母鸡,买水的人都吵叫水太贵,但贵也得买,不买没法生活。所以在“老坟岗”生活的人节水如油。这里的人很少洗脸洗手,更别提洗脚洗澡了。无论男女老少看上去满脸灰垢,手背上结了一层乌黑的鳞甲,就像乌鸦的爪子一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人类并非鸟兽。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挣扎着努力地活下去。不知他们心中有没有什么美好的希望,但他们心中怨恨肯定是有的,究竟怨恨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个“老坟岗”其实就是郑州火车站的副产品,乞讨的杂耍的、卖淫卖唱的、赌徒小偷混迹于此,三教九流云集,尔虞我诈每天都在上演,是个脏乱不堪的地方。虽然脏乱不堪但颇有特色,也许,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这个颇有特色的“老坟岗”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成另一个样子。也许,清末及民国时期的“老坟岗”会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老坟岗”在老郑州居民心中,仍然会留有很难磨灭的印记,这种印记大多是“五花八门儿的热闹”。其实“老坟岗”也许可以说是清末和民国初期中国的一个历史缩影,这个“缩影”颇能透视出清朝后期的腐败不堪、民不聊生,颇能透视出民国初期的战乱、灾祸带给人民难以想象的苦难。
  白菊看到郑州仍然还是那个乱糟糟的郑州,火车的吼叫声仍然和以前一模一样,还是那样像在荒原上遇到狮群的有病野牛,发出有气无力的低沉哀鸣。逃荒要饭的拖儿带女满街都是;有的衣衫褴褛、有的衣不蔽体,大人低三下四无奈的乞讨声和孩子凄惨的哭叫声此起彼伏,这里就好像是没有秩序、没有政府救济露天的难民营一样。可仔细观看,街面上有些地方是变了一些面孔;临街的墙上张贴了不少新鲜的标语口号。“劳工万岁!”“工人大团结万岁!”“打倒北洋政府!”“打倒北洋军阀!”“打倒汉奸卖国贼!”“打倒洋奴走狗!”“三民主义万岁!”“民国不是军阀的民国!”

第四四七章 白菊的遭遇(四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