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73章 船队回航[1/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子李弘要组织“上山下乡”这样的大事,功课自然是没空做的。
      那一千份试题,未完成的仍然由葛王李安代写。
      李安并不介意,读书使他快乐,沉浸于学习不能自拔。
      七郎看着认真学习,不时向他请教的李安,又升起“别人家儿子”的感慨。
      然而这个“好大儿”只能眼馋,决计不能四舍五入。
      别人有不如自己有,调皮鬼也是自己亲生的。
      年底太平书院有岁考,会从中选拔人才进京考国子监,或者得到荐书,直接参加科举。
      为了督促孩子们学习,七郎大手一挥,要求赵正和赵平虏参加今年的岁考。
      他严肃地说:“其他学生要上山下乡,不能安心学习。你们要是这样都比不过,就自己领罚。”
      赵平虏立刻问:“为什么太子不用?”
      “因为他是太子。”
      “小孩子太累会长不高的。”
      “看几本书,写一些文章,累不坏。”
      赵平虏眼珠一转,又有了理由:“可我若是去考,考不上吧,爹爹你很没面子;考上了,其他年长的学生没面子。”
      这小顽童真多借口!
      七郎有些手痒,想揍儿子。
      赵正眼疾手快,拉着弟弟一溜烟逃跑,跑着跑着索性把弟弟扛起来。
      赵平虏:“……放我下来!要吐啦!啦!”
      飞奔到都督府外,赵正把赵平虏放下来,淡定地说:“你何必违抗爹爹的命令呢?离岁考还有几个月,爹爹有别的事,说不准就忘了。”
      说起来悲伤,爹爹每次要教导他什么,往往就有公务而外出。
      赵平虏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立刻转忧为喜。
      他真的不是担心考不过,主要是怕打击其他人~~
      学子们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
      辽东大易师易琼早已低调地回了广州,七郎让他给王勃选一个出行的日子。
      “王勃命中忌水,从徐闻到琼州,需要过琼州海峡。他执意要去,你帮他算一算。”
      易琼领命,问王勃要了八字,掐指一算,果然是命中忌水。
      “小郎君二十七岁时有一生死大劫,不可坐船,如今还不用担心。只是琼州更热,蛇虫遍地,需得预防水土不服。”
      王勃早听说过辽东大易师的名声,据说从前越王都奉其为座上宾,诚恳地道谢,记下易琼的叮嘱。
      想到赵大人如此关心自己,王勃更加感动,在家书中向父亲说,希望正式拜赵大人做义父。
      台风季过去,南海的船又多了。
      有从广州港出发的,也有其他地方来的。
      而七郎最期待的,就是管大下西洋的船队。
      五年之期听起来很长,却转眼就要到了,他等着钱还岭南债券呢!
      虽然这几年海港日益繁荣,市舶司也收了不少海商税,但哪里比得上直接派船队远航的利益大呢?
      冯家和冼家这些岭南大户也惦记着,他们派了船和货物同行呢!
      并不是担心管大携款潜逃、占岛为王,堂堂岭南道大司马是这样的人吗?
      林邑第一美人自荐枕席,他都凛然拒绝!
      主要是担心海上风浪大,发生什么意外。
      承载着众人期待的大唐船队,此时已经返航,不久前离开都元国,即将抵达爪哇岛。
      此时爪哇岛上的有好些小国,主要信奉湿婆印度教。
      说是国,在大唐船队眼中,不过是大一点的村子而已。
      只怕国主还住茅草屋呢!
      在此贸易补给一波,他们就

第973章 船队回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