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8章 齐誉变衰[1/2页]

寒门仕子 佯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黄飞离开之后,齐誉又开始了紧张地忙碌,恨不得分出另一个我来。

 目前形势紧迫,压力山大,并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休息,日程的安排上,几乎是按时辰为单位来算。

 不过,事有轻重缓急,必须分而处之。

 排在最前的,自然是最为急迫的,比如说,药材的采买与发放,粮食的日耗状况,以及百姓们反馈的亟需事宜,等。

 对于急事,齐誉件件都是亲自过目,以防属下大意疏漏,造成损失。

 处理完急的事后,就轮到重的事了。

 比如说海大富反映的倭商勾结,以及真假倭寇的这些问题,绝不可无动于衷。

 目前广东府境内就暗藏此祸,不可不防。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于是,齐誉决定立即上书至巡抚陆大人处,由他作调查处理。

 此文书由府衙的承发房负责发出,不日即会直达。

 剩下的一些都是轻事和琐事了,可立办、也可稍等,灵活变通处之。

 紧张的一天过去了。

 次日一早,齐誉才刚刚处理好了公务,又迫不及待地赶去了隔壁的文昌县,视察当地的具体情况。

 知府,乃是一州之府,总揽辖区的一切事务,绝不能只在府衙周围溜达,还要时不时的巡视一番,做些稽查工作。

 这有点像,‘大老虎巡视自己的领地?

 咳咳,齐大郎可是很清廉的~~

 言归正传。

 由于彭文长眼下的工作量巨大,所以,齐誉此行就没有叫他,而是点了吏房的经承魏青阳一同作陪。

 这么一来,用意就暴露无疑了。

 不错,此行的重点就是稽查吏治。

 现在上梁是扶正了,可是下梁呢?有没有歪?

 这是一个实际中的重大问题,绝不可轻之任之,否则,自己的心血就会白费了。

 由于两地之间的路途不远,骑马一天就打了个来回,公务也处理的很得当。

 总体上来说,此行的结果让齐誉大失所望。

 啥事呢?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文昌县县令不仅存在懒政怠政上的态度问题,还涉嫌公器私用,趁机贪赃枉法。

 那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查账!

 那县令本以为,齐知府乃是一介文官,十有八九不怎么精通算学,查账方面也就是走马观花地象征性地一阅,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再者,陪他同来的那人乃是吏房经承,并不是钱粮师爷或者是户房的典吏,对于他们这种外行人查账,有什么可怕的?

 结果却是失算了了……

 只见齐大人掏出了随身携带的记号笔,在那纸上聚精会神地划拉了起来,写的全都是别人看不懂的奇怪符号,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算账的。

 最终,不过半个时辰,齐誉就计算出了结果:有漏洞。

 开玩笑,这种级别的算术题怎么可能难得住理科生出身的齐大郎?

 不出意外,那县令佯装不知情由,大呼自己冤枉,死不认账等等。甚至,他还想着找个下属替自己顶包。

 本来呢,齐大郎还想着诫勉一番,让他改过自新也就罢了,没曾想,他却是牙尖嘴利,不思悔改。

 喝!你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呀!

 秉着坦白从严,抗拒更严的吏治原则,齐誉当场就作出了宣判:——就地革职查办!

 “哼!”

 最后,齐誉大袖一甩,连招待饭都不吃,就气咻咻地离去了。

 文昌县知县一脸愕然地跪在地上,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虽有过失,却也不至于撤职查办呀?

 吏房经承魏青阳却在想了:现在有了空缺,我该举荐谁呢?

 ……

 且说齐誉,他在匆匆赶回到府衙之后,便以邸报的形式,将文昌县县令违法乱纪的事公布给了各个属县。于此同时,也抄送至省府衙门的按察使处,复核审议。

 不管最终如何,这县令的仕途算是到此为止了。

 凭律法上来说,这种处罚有点过了,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必须特别对待。

 用意很直白,那就是杀鸡儆猴,若猴依旧还是不自觉的话,那就一同宰了!

 此事影响巨大。

 消息相对闭塞的琼州的官员们,也纷纷开始打听起了齐誉的既往史,试图了解其人。

 这一打听,信息量就随之而来。

 最大的那一条,自然要属齐大人焚杀燕王的轶事,这件事情实在太过震撼!

 通过此事不难看出,齐誉绝对不是什么善茬,一代枭雄燕王爷在他手里都可以付之一炬,直接炮烙,更何况别人?

 呜呼!

 怎么摊上个酷吏的上官呀!

 命苦

第218章 齐誉变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