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8章 二百三十六农民叛乱[1/2页]

贾琏在红楼的奋斗 忧郁岁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侍郎大人回到京城,心怀不忿。皇帝问:“你认为这支军队战力如何?可能掌控?”侍郎大人道:“军纪严明,就是桀骜不驯,我们怕是掌控不了。”皇帝陷入漫长沉默。现在的军队烂到了根子上面。这些事朝臣都只知道的事情。皇帝也想训练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奈何一无钱良,二无人手。贾琏手下军队投入到剿匪里面,效果还是很好的,极大的震慑了蠢蠢欲动的暴民。要说这支军队没有战斗力,皇帝自己都不信。
      过年之后,流民渐渐多了起来。好过的冬,难过的的春。到了春天,不少人家的存粮都吃空了。后面的流民还会更多。连年的灾荒,就是地主家也没有多少存粮。皇帝心里急,却不露在脸上,京城还算安稳,贾家通过海运,把粮食渊源不断送到了京城。正常人家的口粮还是有保障。
      皇帝问梁太监:“到了京城的灾民,可有保障?饿死人就不好了。顺天府衙门如何做的?”梁总管回道:“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顺天府现在手里无钱无粮。根本就做不了什么?只能派人维持秩序。不至使发生动乱才好。”皇帝:“现在,灾民怎么处理?”梁太监道:“贾家还在救济灾民。不过也是有条件的救灾。”皇帝:“怎么回事?”梁太监道:“青壮雇佣去干苦力。挖煤,挖矿,修路,修理,挖掘沟渠。”皇帝:“贾家哪里来的这么多事情?”梁太监:“一条通往包头的铁路,全线开工。用了足足有十五万人。工钱给的很低,就是管着一日三餐。”皇帝道:“原来有这么多流民!可是工程有结束的一天。”梁太监道:“这些人也只是去挖掘土石,铁路铺设还是有专门的铁道兵去完成。工程干不了太长时间。贾家把不少人装船运往海外。据说是下南洋。”皇帝:“运走的人多吗?”梁太监:“一船接着一船往南运。不是没了活路,谁愿意背井离乡?都是没法。听说,难免极热,能够热死人。还有各种疾病,去的人寿命也短了许多。不过,总比饿死要强。”
      朝堂里面也在讨论流民的事情。清流里面对于往外运送流民是有不满的声音,认为这是在拐卖人口。也总是能够找处不好的例子,支持他们的观点。道德绑架无时无刻都是存在的,谴责高门大户置百姓生死于不顾。谴责贾家等勋贵,富商买良民为奴。监察御史史正方,上书弹劾贾琏大量蓄奴。而且全部是小女儿,年纪都在六岁到十岁。不但是要年纪不大不小,容貌端正秀丽,还要看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而且数量有些多,一千人。于是朝堂噤声,都不置一词,没有人会为贾琏出来辩解。贾琏平日也不愿意参加朝会,只愿意做一个闲散王爷。
      皇帝也有意看贾家的态度,就把贾琏找来问对。听着史正方的控诉,贾琏只是微微一笑。:“首先,镇南王府买奴都是给了银子,没有欺男霸女。女童的家人得了银子,就能够渡过饥荒,活下去。我没有感到有做错的地方。”史正方道:“贾家就不能不去蓄奴,去救济灾民就是了。”贾琏道:“好像贾家是救济人口最多的人家。不知道御史大人家里救济了多少灾民?”史御史道:“你贾家的人口救济是有条件的,都是六岁以下的健康孩子。穷困,年迈之人一概不管。”贾琏笑道:“就这样,运到京城的粮食都跟不上消耗。就是跟上了消耗,银子谁出?贾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史正方道:“贾家做为一地首富,就不能救救这里的百姓?”
      贾琏道:“你说的义正词严,你可去说过有多少流民?你可去算过要消耗多少粮食?你可去筹措一两银子?”史正方:“我只知道你的佃户都娶上了自己的娘子。管事都有自己的小妾,年纪还恨年轻,有不少是逃荒的女子。”贾琏道:“这些都是自愿,又没有人强迫。更没有贾家的人去强迫她人。这个念头,不要说强迫她人了,只要能够温饱,有的是人急着嫁过去。史大人没有尝过挨饿的滋味,也没有尝过沉重的体力劳动,也没有战场杀敌。你出身世家,北地名门,就没有吃过苦。”史御史道:“贾家就应当出银子,早日恢复大运河航运,有着运河在,粮食就能源源不断运到整个北方来。”贾琏道:“史御史是盯上贾家了。那你知道贾家有多少银子?又为什么是贾家出银子?你家出多少?”史御史道:“这次灾民除了农民,还有大量漕工,河工在运河断绝后也失去了生计。北方的这些人口向京城汇聚,形成了大量无业游民。只有运河重新通航,才能使他们有个稳定的职业。”贾琏道:“史御史能够做到就去做,不能够强逼着他人去做。人会慢慢适应改变,贾家没有义务去恢复运河通航,当然,我也不反对。”史御史道:“运河断航,临清关也没了税收,现在国家财政枯竭,维持官员开支都是问题,根本没有钱去修河。”贾琏笑道:“不要拿临清关税说事,现在的天津海关收的税赋更多,上交户部的更多。贾家现在控制着五分之四船只,都照章纳税,财税比过去只多不少。”史正方:“镇南王就这样自信?”贾琏道:“别对我说你不知道那些漏交关税的手段。一个举人就能带着一艘船过临清关偷逃掉关税。”史正方道:“可是,运河沿岸,无数人家,都以此谋生,运河一断受影响的人何止百万。还请镇南王支持运河的清淤,我史家可以为此联络更多的人加入。”贾琏笑道:“贾家无意于此。也不愿意把银子扔进水里。”
      皇帝到了这时才明白史御史的目的。黄河水患之后,一开始还有人盼望着重修运河。贾家在这时候却接到贾琏的指示,把名下的产

第248章 二百三十六农民叛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