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天之后,那些女子们,大部分去了作坊里,只剩下几名伤的较重的依然在调养。
      镇子里的讲学也依然在持续着,这些天甚至吸引来更多的人。
      那陈大海和黄中敏两人,也干脆直接待在了镇里。
      一来,方便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
      这二来嘛,能听听李老先生的讲学,才是重点。
      这李老先生讲的东西,与自己所学的有些相同,却又大相径庭。
      等他们慢慢品味书中学说,却又惊觉,这些书里的大智慧,自成一派。
      最最重要的是,这李先生,就像是无底洞一般,一日一套新的学说。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原本只有几百人的讲学,到了现在已经两千多人同时聆听。
      更有甚者,直接将书中内容抄录,整理成册。
      也是在这短短的几天内,那些学子们,开始泾渭分明的分成了几大派。
      这些学子们,倒也识趣,并未因为信奉学说不同,从而发生争吵。
      “承采,我怎么觉着,这李老先生得了神仙相助了似的。”
      “我倒觉得,李先生自己更像神仙。”
      黄中敏的话,更加令两人信服,皆是愣愣的点点头。
      这李老先生一段时间不见,突然的拿出来这么多教派学说,不是神仙是什么?
      他们两个人更干脆,直接安排数名识文断字的手下,日日进行抄写。
      等这一日讲学完毕,再一一对照,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将手抄本汇集,快马送至京城。
      那送书的兵卒心知,这次的任务,关乎甚大。
      这一路上,除非必要,根本不敢停歇。
      快马奔袭八百里,竟只用了三四日,便赶到了京城里。
      城墙上警戒的弓箭手,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匹奔马。
      手里弓箭上弦,正准备出声警告,却被一边的上官拦住。
      “那是八百里鸿翎急使,快将城门打开!!!!”
      后面一句话出口,已经是急切的大喊,命令城门口的下属赶紧打开城门。
      喀啦啦啦啦~~~
      城门的下的兵卒们,将那紧闭的城门,打开一条能容纳马匹经过的狭小空间。
      奔马灵活的钻进那缝隙里,扬长而去。
      待进了城里,那背着书的士兵,将绑在腰间的令旗展开,绑缚在背后。
      “鸿翎急使,速速退让!!!”
      嘴巴大张,喊得急切,用最快的速度朝着皇宫急奔。
      沿途的京城百姓听到喊声,赶紧退让到一边,要是不小心被撞死撞残,也是白撞。
      鸿翎急使,必有急报,皇权特许,京城奔马。
      那马背上的年轻人,一路狂奔到了皇宫前才勒住了马缰。
      宫门前执勤的御林军们,早早便等候在那,二人慌忙将那马背上的兵卒扶下马。
      也不管那马匹如何,二人径直拖着年轻兵卒,往那大内深宫而去。
      ........
      御书房。
      商王殷峰,早早得了消息,等候在这里。
      此时的他心急火燎,鸿翎急使的突然出现,让他一直惴惴不安。
      门外,小太监得了前面的信儿,一溜小跑进了御书房。
      “王上,鸿翎急使到了,现在就在门外。”
      “快快,让他速速进来见孤。”
      太监得了吩咐,又小跑着出去。
      “宣王上口谕,鸿翎急使速来觐见。”
      其实,这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鸿翎急使若在战时,本就可直接面圣。
      两个御林军扶着那兵卒,动作麻利的将他带进御书房,便告退离开了。
      商王一见到那急使,心里也是有些心疼这年轻孩子,伸手招过贴身内侍。
      “陈起,赐个座,再给这孩子倒杯水。”
      “是,王上。”
      却不想,那年轻兵卒在他开口的时候,便已经晕过去了。
      能够撑到刚才,已经是他的意志坚定了。
      “哎,带下去,好生相待。”
      内侍陈起唱了声诺,指挥着其他的小太监,赶紧将人抬下去,好生伺候着。
      几个小太监里,有那么个机灵些的,将那兵卒背上不算大的包袱卸下。
      恭敬的送到了陈起面前,等他满意的嗯了一声,才又恭敬的退了回去。
      陈起双手捧着包袱,弯腰举过头顶,迈着小碎步送到了大王面前。
      “王上,这是那急使身上带着的包袱。”
      “呈上来。”
      商王的脸色急切,为这小小包袱,跑死了几匹马,差点还累死了一名士兵。
      可见这内里的东西,有多重要。
      稳了稳心神,接过递来的包袱。
      陈起呈完东西,便退立到一边,低垂眉眼如老僧入定一般。
      他始终恪守着本分,有些东西不该他知道的,他便连瞧都不会去瞧一眼。
      商王这边,缓缓揭开包袱皮,入目的不是军报也不是奏章。
      而是几本薄薄的书籍,而且是临时装订的书籍。
      这在最上面的一本,书名更是闻所未闻。
      “《道德经》?”
     

第35章 鸿翎为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