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章 未远未离未分别[1/2页]

桃李尚荣 竹正江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伢,给你带的这米,是陈的。新米还要晚一个月下来,到时候再给你带。家里攒的鸭蛋多数卖了给你凑学费,这次只有你婶做的咸菜就饭。你送米到食堂,和煮饭的人说一声,把你的饭缸放到里面,不要让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看见了,笑话你。还有,家里情况对同学莫说,招人看不起!……你这伢就是像你爹一样倔脾气,邻村也有人来回在走读的,为什么一定要住校咧?这铺的盖的,外头里头都是旧的,怕给你丢人咧!”
      ……
      这年七月,昂扬的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飘动在了香港,给全国人民添了几多底气。得到李小燕鼓励和指导,尚青竹向刊物投寄诗稿的时候,不仅有那一首《老师你拉着我的手》,还有一首《当听到你回到母亲的怀抱》。
      八月底,惊喜的南风捎来了收获:尚青竹先后接到两首诗的用稿通知。带着这份特别的喜悦,他前往乡中报到,立即被新学校的班主任老师看中,直接定为了语文课代表。
      开学前一日,尚守田自己用扁担挑了铺盖、挂了咸菜坛子,让尚青竹背了书包、扛了米袋,送他去办理食宿,一路回应着乡里乡亲的祝贺与询问,一路提防着乡里乡亲把目光投在挑的一点都不光鲜的行李上,感觉去乡里的路,从来没有这样难走过,只能不停地反复叮嘱着尚青竹。
      “我堂堂正正考进的乡中,认认真真去读书学习,又不做坏事,怎么怕人家看不起呢?”尚青竹认为他叔的紧张与避讳没必要,不顾书包和扁担的负重,挺起了瘦胸脯走得欢,“铺盖旧一点、米陈一点,菜里没有荤,又不影响老师教书、同学上课,人就算看着家里没钱,又能怎样?”
      “你这伢,怎么人情世故不懂?不想想为什么这一到灌田、农忙就抢不到水?不是家里穷的?”
      眼看着快到乡中门口,尚守田却犹豫着要不要进校门。他打量自己一身洗都洗不清爽的旧衣服和沾满泥巴的绿解放鞋,拉着尚青竹站在路边看报到的伢子们与家长们的穿戴。
      尚青竹看了几眼同学,感觉他们大多条件比自家好,但也有几个与自家条件差不多的。因为急着去认铺位、到食堂交粮,尚青竹就硬拽着尚守田进了校门。
      惊讶从尚守田的身体里跑出!
      “竹伢,这条件怎么还不如家里咧?连个铺板也没有!”
      尚守田压低了头,跟着尚青竹挑了行李进去,等看到学校安排的住校生宿舍,不由一怔。
      尚青竹看着铺了一地干稻草,只在墙上标了号码的住宿屋子也有点不敢相信——乡中竟是让他们这些新生打地铺睡的吗?李小燕帮他打听过的,不是预备二十个学生一间屋,安排高低床的吗?
      先进来整理铺盖的学生解释,说是问过学校总务:从县里加强普及义务教育以来,学生人数多了三分之一不止,乡中原来没有条件安排住宿,现在结合教育发展要求,为路远的学生提供住宿,可预留的屋子排不过来,只能又向紧靠学校的养殖场借了一排空房,可连租金带粉刷加铺地坪,这一年的经费预算都不够用,买床的计划就没办法落实了。另外,总务还说,要求住宿的伢也超过学校预想,多了一倍,所以只能让学生们在房里就地打通铺。
      屋外传来一堆稠密的鸡吵鸭叫声,尚青竹从新装的窗户往侧面望去,只见隔着一条宽渠站立着几排养殖场的鸡屋鸭棚,稍远一些的塘面上还漂浮着一大群上百只的麻鸭。
      尚守田出门细看了环境,不由苦了一张黑脸:“竹伢,还是回家住吧?每天来回走走,也省得你在这里吃、住不方便?”
      尚青竹却无所谓,这环境不是他从小就习惯的吗?连那风吹不净的鸡鸭膻味都是他放鹅时候常闻到而无感的。
      将咸菜坛子放在铺号下面,尚青竹俯身从扁担上摘下行李,开始往稻草上放铺盖,不忘回头安慰尚守田:“叔,你放心回吧!我就住在这里,乡中离村里比乡小还远半个钟点的路,来回走,一天要四个钟点,中学课程紧,我浪费不起这时间呢。”
      “那……行吧。”尚守田看着屋内进来放铺盖的学生越来越多,挤来挤去不方便落脚,拿了空扁担向屋外走去。走到门外,他看着送出来的尚青竹,欲言又止。
      尚青竹送他出校门:“叔,两个妹妹不像我,不能耽误上学的时间了。她们现在一个六岁半、一个七岁多一点,天冷路滑的时候来回让人不放心。你让婶抽空送一送,或者让她们与同学一路走,不要摔了滑了,路不近呢!”
      “嗯……”尚守田点头,摸了摸口袋,摸出带着体温的两张两元、一张一元的零钱,塞给尚青竹,“我听别的家长说,蒸饭是要交烧煤费的,你先拿着,不够再凑。”
      “……唉。”尚青竹不忍心再拿那钱,可他必须接过,“叔,你放心,我肯定好好读书!”
      尚守田对此却没有多少要求:“不要太拼,身体要紧,能拿到初中毕业证就可以。”

第30章 未远未离未分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