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匣关到咸阳的那条官道,也已经是彻底弥漫着战火的硝烟。
自从秦国商鞅变法以来,举国皆兵,万众一心,以虎狼之军的称谓迅速在七国中崛起,“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这句话是当初与魏国死战,即将面临亡国的秦军所喊出的口号,这句口号至今仍令魏国人胆战心惊,这是秦人的精神,这种慷慨赴死的精神也许只能诞生于秦,诞生于这个数百年来面对北方西域的狄戎部队,靠自己双手打出一片天地的国度。
这种精神会有可能出现在内讧之中吗?没有一个人会这么认为,但是如今这幅局面真的出现了,面对同胞同僚,那些秦人也像是当年面对魏国,这数百年来面对匈奴和戎族那样,拼尽最后一滴血去战斗,以至于那些被同胞杀死的秦军时到死都不明白,是什么东西使得他们用这样的力气去挥刀斩向同胞。
这支五千人的秦军部队,虽然在后来源源不断赶来增援的战局中很快失败,只能算是在秦国崛起的历史中翻起一个小小的浪花,但这次叛乱事件当时却震惊了天下,秦国的史官因秦王的愤怒而不敢将此事记载于史书,倒是阐院法家关于商鞅的记载中说了这件事情,对于那些秦军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们只能归结于,是对商鞅的忠诚和信仰。
或许还那位对尸子的。
当然,至少在他们还未失败的时候,已经成功地将赢驷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咸阳城的兵力源源不断地增援出去,足足十万,这样的军力哪怕是尸子都不可能敌得过,也有很多人猜测,秦王是真的打算下血本来杀死这位天下第五了。
至于尸子自己是怎么想的,愿不愿意和那十万人硬刚到底,就只有李迹他们知道了。
眼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条官道上的战火燃烧地有多剧烈,因为他们没有走那条路。
离开剑匣关后,他们选择了一条远路绕到咸阳,这样就不用面对那一路上层层的秦军要塞。
……
……
匹阳郡,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郡城,离咸阳不远也不近,没什么名气,那里的郡守副将姓沈,叫做沈钉,膝下有一对兄妹。
沈齐和沈约急忙回到家,索性沈府还没有被夷为平地,只是这个家的主人沈钉不在了,沈家虽说见到少爷和小姐回来了松了一口气,但家主去了咸阳的消息却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们的心头,很多下人不知道原因,老管家和沈夫人却是知道的,为此整日眉头不展。
沈齐兄妹知道了自己的父亲被扣押在咸阳,当然很急切,可沈夫人哪里会同意他们去咸阳自投罗网?当初郡守来带走他们父亲的时候,沈齐和沈约正好不在,因此逃过一劫,眼下他们平安无事地回来,为人母的沈夫人岂会再让他们出事?
沈约自然不肯,耍姑娘家脾气,哭、闹,就差上吊了,沈齐虽然比她要懂事理,但拿自己的妹妹没办法,去求母亲,母亲也不可能答应,烦透了的他甚至都想要再离家一次了。
好在当剑匣关商党叛军一事传到这边的时候,也终于让得沈夫人坐不住了,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想而知沈钉在咸阳的境遇有多危险,沈夫人当天召集了沈府上下所有的心腹,商讨如何营救老爷一事,但是他们还没有讨论出结果,郡守又带着兵马再度上门了。
……
……
“郡守大人,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沈府门口,一脸震惊和愤怒之色的沈夫人,看着外边一层又一层将沈府包围得水泄不通的兵士,声音微颤说道。
匹阳县郡守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容和蔼,此时他的脸上带着抱歉和不忍,说道:“夫人,您这么问我,想必是还没有收到从咸阳来的消息吧?”
沈夫人心中隐隐有一股担忧,那股担忧让她的脸色很不好看,颤声问道:“什么消息?”
郡守大人看着自己这位副将夫人的眼睛,说道:“沈钉他造反了。”
“什么?不可能!”沈夫人几乎是下意识喊出来的,那一瞬的音高甚至让得沈府门口的梨花树都震落了几片叶子,刚刚听到动静跑出来的沈约听到那句话更是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脸色惨白,丝毫没有了往日的娇俏。
郡守大人看着沈夫人如此激动的样子,心中叹了一口气,说道:“沈钉他原本是被关在大牢之中,我这些天也在写奏章调档案努力想要证明他的清白,但是谁料咸阳城里也有商党余孽潜伏,他们劫走了沈钉,并且后来有禁军的人看到,他和那些叛逆分子一起救出了牢里其余的人,带着他们在城里作乱,这已经是切切实实的谋反罪了。”
沈夫人的身子让丫鬟搀扶着,她努力不让自己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崩溃跌倒,看着对方的眼睛说道:“可是郡守大人,我夫君在你麾下当副将已经有十几年了,他是什么样的人您难道不清楚吗?造反?您觉得可能吗?”
郡守大人说道:“不管可不可能,他被商党叛乱分子救出大牢,便已经很值得让人怀疑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咸阳城那边为何会下命令让我将你们沈府上下所有人一起捉拿?叛乱之罪,株连全族,沈夫人,你就认命了吧。”
&nb
第161章 沈家之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