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章 顾岑一个外人凭什么排第一?”闫院士:“你不服气吗?”[1/2页]

大国重器之科研新秀 用户12231237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次中试生产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
      科研人员操作的产出率和普通工人操作的产出率,全部都达到了89%。
      有了顾岑的《操作说明》和《培训指南》,华夏的所有生产厂商就有福气了!
      不仅拿到了这个技术,还能让自己的工人,可以向科研人员那样高精度、高准确性的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大幅度提高了他们自身的产出率,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李雨晴和顾岑得到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就向闫院士汇报。
      李雨晴在闫院士面前,一五一十的把顾岑的功劳陈述了一番,着重讲解了培训工人的经过。
      闫院士也连连点头赞叹道:“现在,这么有大局观的科研家真是少之又少!”
      然后他抬头看了看顾岑,继续夸奖道:“你这么年轻,居然有如此大的格局,真是后生可畏,自叹不如!”
      “哈哈哈!”时隔多日,闫院士再次发出他爽朗的笑声:“现在想一想,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满脑子都是科研这点东西。”
      “别说像你这么大的格局,当时我连最基础的组织工作都做不好。”
      说到这,他又看向了李雨晴叮嘱道:“雨晴,这一点你一定要多跟顾岑学习,他不仅仅是你的榜样,甚至是整个科研界的榜样。”
      顾岑害羞的笑了笑,委婉的说道:“闫院士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是这么认为的,像光刻胶这么高精细度的材料,如果按照普通的材料加工程序,那么损失的不仅仅是我们华科院的名声,更关乎到数十家生产厂商的直接利益,还有数以万计工人的劳动成果。”顾岑继续说道。
      “最主要的是,受到最大损失的肯定是我们的国家!”
      顾岑越说越激动:“只有更低的成本,更低的价格,才能更大地打开国际市场,具有更高的话语权。”
      闫院士听完,很很有感触。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像你这么想的就好了。”
      然后又对李雨晴叮嘱到:“好了,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开可以开始计划召开记者会了
      在召开记者会之前,华科院还有一个重要的内部会议。
      这次会议不仅仅要商量记者会的发布内容,还要确定记者会的发布人,最最重要的还有项目人员排名。
      无数个人的眼睛都盯着这张名单,因为它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不仅仅关乎着奖金的发放,最关键的是他还关乎着每一个科研人员的职业未来。
      对于华科院一个普通的研究者来说,如果能有幸在名单出现,一定是职业生涯最光荣的事情了,甚至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能够为国家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是一件无比骄傲,无比光荣的事情!
      同时还在未来晋级和人事调动上,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第64章 顾岑一个外人凭什么排第一?”闫院士:“你不服气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