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方果然大面积干旱,自从清明节过后,各地几乎就没有任何雨水,播下去的种子虽然能够勉强发芽,但连番的烈日将地面上的水汽很快烤干,才一尺多高的小苗子大多只能被太阳烤干,最后变成焦褐色的几片叶子,风一吹就没了。
      哪怕被黎青霜的庄子带着打了不少水井,但这些地方原本就不是雨水丰沛的地方,零星的雨水根本存不下什么来,除了能勉强供给人日常用,多余的一点跟本不够灌溉庄稼。
      朝廷当然要救济受灾的民众,但也不会一开始就开仓放粮,毕竟庆熙帝跟李旭李晗都有共识,要做好灾害持续三年的准备。
      于是黎青霜开始大规模雇人做工,先是挖井挖蓄水池,再是修建系统的灌溉工程,反正她名下所有的庄子里缺什么就修什么,工钱一半发放银钱一半用粗粮来抵扣,也不用他们大中午的做事,只是忙一上午跟下午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
      如此,倒也让不少灾民安稳了下来。
      在古代,几乎任何一门技术都能赚钱,因此大多数技术基本上都不轻易外传,连这打井的技术也是如此,在这比较缺水的北方,会打井的人简直能比县太爷更加受尊敬,因为这些人往往关系着一个村子的生计。
      但她能做的终究不多,过了端午,北方的小麦欠收,已经有不少彻底断了水的村子开始往外面逃荒了。不过,鉴于往南需要翻越高大的终南山,他们一致决定顺着官道往京城而去,毕竟那里富贵人家众多,他们过去了就算不能进城,皇上也不会放任他们不管。
      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智慧啊!
      趁着北方大旱的功夫,北凉骑兵又一次南下劫掠,虽然羊毛生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平民百姓着实受到了不少惊吓和损失。
      而朝廷趁着这一次大旱,对北凉施行清坚,倒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倒是北凉人那边因为长期没能攻破任何一座城池,甚至都没能将战线突破到大盛境内,差点还因为粮草的短缺而白死了好几万精兵。
      老实说,大盛这边还真没想到,北凉这近乎背水一战的出兵,竟然在双方还没有正式接触的时候,就快要分出胜负了。
      恰好此时北方粮价上涨得厉害,朝廷多方举措都不太能稳得下来了,于是北方各个州县便统一开始开仓放粮,召集所有流民修建水利工程,用以工代赈的法子来稍解旱灾的损失。
      时间进入到了六月,南方好些地方已经下了近两个月的梅雨,甚至雨水过多的地方已经酿成了小规模的洪涝,要不是朝廷从开春就开始疏通水道,说不定已经有好几个州县都被淹了。
      李旭忙得脚不沾地,庆熙帝见李晗身体好了一点,便让他负责粮食调配的事儿,兄弟俩不到天黑轻易见不到人影,孝平郡王妃跟黎青霜倒是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闲了下来。
      这天无事,孝平郡王妃难得带上孩子找黎青霜闲聊。
      黎青霜一边看着李慧带着李祯跟李祛玩耍,一边说道:“你最近可算是舍得带孩子出来玩了!”
      喝着香甜的玫瑰花茶,孝平郡王妃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也想像你一样悠闲呢,但奈何我家那口子心有大志,我这做妻子的,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黎青霜失笑,便听见孝平郡王妃问道:“五弟六弟眼看着就要成婚了,你们府上准备了哪些贺礼啊?说出来咱们一起参详参详呗。”
      黎青霜知道孝平郡王妃想要偷懒的心思,不过不管是她还是李晗,对李晏跟李昊没有过分亲近,跟李旭一家肯定是比不了的了,所以这贺礼嘛,自然知识寻常。
      “不就是些不常见的好玩意儿,这南北又是洪涝又是旱灾的,父皇都不说出去避暑的话了。我觉得吧,若不是两位弟弟的年纪真不小了,恐怕父皇还想将婚期推到明年呢。”
      孝平郡王妃深以为然,甚至她还很厌恶李晏跟李昊两个。别看这两人跟李旭相差十来岁,但这两年在朝堂上,他们还真有几个帮手,还给李旭使了不少绊子,就连这一次赈灾,就有不少官员因为他们俩的事儿被牵连上了。
      孝平郡王妃冷笑,眼下没人追究到李晏跟李昊头上,那是因为父皇授意,等赈灾结束,总会有算总账的时候!
      黎青霜也是这样想的,在孝平郡王妃面前也毫不掩饰地幸灾乐祸,“我看啊,他们真是脑子被

第233章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