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初延使臣这件事确实比较让顾余头疼,且不说御史台跟招待使臣的鸿胪寺没什么关系,就说顾余从来没接过这样的使命,没有任何经验,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作为挂牌的大梁御史,皇帝也清楚他对监察百官没有兴趣,因为自顾余上任以来,就凭借无所谓的态度和一月两次的点卯沦为了被弹劾次数最多的官员,御史台的几大任务之一就是把弹劾他们头头的折子给骂回去,这也属实是没有先例。
但是相比丞相和太尉,御史实在算是个闲职,为了凸显顾余的重要性,又不能让他败坏朝纲,就只能累着御史台了。
同时,为了让顾余少遭点闲话,皇帝也会想着办法给他派任务,比如上次的西境劝降,还有这次的迎接初延使臣。
这次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顾余在西境成功向初延的王上借过兵,说明双方或许有些交情,想来初延使臣也会比较卖顾余的面子。
还好,皇帝也清楚顾余不适合扮演热情好客的角色,所以让鸿胪寺卿陪着他。
在约定好的时间,顾余就率领着鸿胪寺的一众官员在城门口等着。
他难得穿上了自己的那一身绛紫色的朝服,戴着礼帽,显得面如冠玉,更加好看,但是早起打扮自己的御史大人显然累着了,坐在马上一个劲的打瞌睡,一旁的鸿胪寺卿想过去喊醒御史大人,但是显然自己如果不慎惹恼了这位御前红人,后果或许会很严重。
他也清楚顾大人只是来镇个场子,主要负责人还是他,御史大人偷个懒也无伤大雅。
但是御史大人这么一直睡着,很容易让初延使臣觉得大梁过于轻浮。
不一会儿,初延使臣的车架就到了,顾余很合时宜地醒了过来。
马车停了下来,从车架里钻出来的是一个一身红衣、眉眼明媚的少女,带着十足的草原风情,眼神灵动且活泼,看上去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活泼好玩的时候。
顾余之前就拿到了名帖,知道这次的初延正使是初延部大将穆城,副使则是初延王上百里明渊的嫡亲妹妹,也就是初延的王女,名唤百里明歌。
鸿胪寺卿上前打招呼道:“贵客远道而来,舟车劳顿,皇宫里已备下酒宴,请各位移步。”
顾余在一旁打着哈欠,看着鸿胪寺卿被百里明歌打断,然后穆城又制止这个有些任性的小王女,觉得无趣,他漫无目的地打量了一下护送使臣的队伍,忽然看见了一个人。
马车后跟着的侍卫,居然是百里明渊、初延王上本人。
百里明渊也注意到了他的目光,但是他只是笑了笑,然后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唇上,示意顾余保密。
顾余的瞌睡这下彻底醒了,初延王上百里明渊亲自来了帝都,而且还是藏着身份来的,难不成有什么特殊企图?
这时鸿胪寺卿已经领着两位使者往城内走了,顾余也不能当众拆穿百里明渊,只能不动声色地随着众人入城。
顾余一路上都在想着这件事,余光忽然在街边瞥见了傅玉夭的身影。
她来干什么?
傅玉夭显然不是刻意来看他的,因为她的目光一直放在后面的百里明渊身上,而后还冲着他笑了一下,而百里明渊也回之一笑,两人仿佛老友重逢。
百里明渊认识傅玉夭?
那也不奇怪,初延部原本就是玉族的盟友,两族关系亲厚,傅玉夭长大的木格桑村又靠近初延部的地界,难保这两个年龄相仿的人不会玩到一起。
这么说,百里明渊来到帝都,跟傅玉夭有关系吗?
顾余皱起了眉,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自己的不悦,刚好御史大人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被回头的鸿胪寺卿看了个正着,鸿胪寺卿哆嗦了一下,接下来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顾余和鸿胪寺卿引着初延使臣进了正殿,百里明渊也作为近侍跟在穆城和百里明歌的后面。
皇帝看着初延部带来的贡品,体会到了初延部示好的诚心,十分欣慰,在朝堂上龙颜大悦,当下就说要许一些宝物给初延部,让王女和正使尽管开口。
这时一直憋着没开口的百里明歌大方向皇帝行礼,道:“大梁的皇帝陛下,我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和大梁结成盟友,我王兄嘱咐我说,他很喜欢中原女子,所以让我来从皇帝陛下众位公主中挑一位回去作为初延王妃,也好让我们的同盟关系更加坚固。”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为小王女的直率而捏了一把冷汗。
大梁朝不成文的规矩,大梁不与边地结盟,只有臣服,大梁公主也绝不进行政治联姻,这是大梁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所以放眼天下,目前没有哪个部落敢说这样的话。
但是除了初延部。
初延部作为在十年前的大梁兼并战争里唯一存活下来的部落,并且能够在这近十年间与大梁分庭抗礼,不是没有原因的。
&n
第二十四章 使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