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城的河道里锣鼓喧天,孩子们已经兴高采烈地被关中瑜带出去赶热闹了。
徐逸锦进厨房收拾好了午饭要准备的东西,忽然想起来昨天阿春妈吩咐过:“明天重五,你记得到华盖山山脚下的‘炼丹井去打‘重五水来。”
徐逸锦知道“炼丹井”,那是晋代郭璞建城时在东瓯城里凿了二十八口井,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后来据说容成子在华盖山修道炼丹就用的是这口井的水,因此东瓯城里的人都叫这口井为“炼丹井”。徐逸锦问:“阿春妈,重五节喝‘炼丹井里的水是为了得道成仙吗?”
阿春妈就露出额鄙夷的神色:“乡下人真的是不知道嘞。这叫‘重五节收重午水,可以凌晨收,也可以午时收。当然越早越好。这重五时节收的水长年不腐,可明目,也可做药用。你记得明早去收凌晨的重五水哦!”
“坏了,早上怎么把这事忘了!”徐逸锦脑子中忽然浮现出阿春妈那张长长的脸,赶紧抓了一只水桶往外奔,心想:错过凌晨的了,赶紧赶上午时的“重五水”,赶紧赶紧!一边走,一边伸头往柳家看了看,一边还自己吐了吐舌头,她忽然觉得有点好玩。
刚一出门,谢池巷水巷里的景象霎时惊艳到她了:水巷里除了停泊着斗志昂扬的打算竞渡的红、黄、蓝、白、青五只五色龙舟外,还有一只彩舟尚未装扮齐整,但那只大龙舟的光彩瞬间吸引了徐逸锦:“呀,龙舟抬阁!”
徐逸锦已经多少年不见端午的“抬阁”了,此刻,她把那要赶在“午时”前取“重五水”的事情瞬间忘在了脑后,她的双眼紧紧地盯着水巷里的“抬阁龙舟”:那龙舟身约长数丈,龙舟里有亭,结彩高矗,亭立面横着一个精巧的秋千架,千秋上站着几个粉嫩的小孩,孩子们各扮古人杂剧里的角色。龙舟两旁插着五色绸旗。龙舟前头有一扮相很俊俏的小童,头戴金冠,双插雉尾,身穿蓝缎洒金蟒袍,面如冠玉;龙舟尾坐着一个小女孩,头戴珠簇凤冠,身穿湖色纱衫,大红裤子,三雨弓鞋,手执画楫,貌若天仙……
徐逸锦忽然想起了童年时的自己,和关中天肩并肩地站在楠枫正月里的抬阁上。只不过楠枫江的抬阁是大人们抬着的,而不像城里水巷里的“龙舟抬阁”。
“关中天!”这个名字出现在徐逸锦的脑子里的时候,她被自己吓了一跳,她觉得脑子中的一根神经已经“短路”了很久很久,此刻忽然被接通了一般。她朝自己摇了摇头,想将那一根神经再次摇断,但是,不知道为何,就是断不了。她将目光再次放远,紧紧地盯住龙舟抬阁前面的那几只单色“斗龙”,耳旁传来了孩子们的歌谣:“南塘端午赛龙舟,台阁笙箫喜漫游。蒲剑雄黄除五毒,饱尝角黍乐悠悠……”终于,“关中天”三个字在她脑子中消失了,此刻,她忽然想起了金姨娘,孩子们的歌谣渐渐轻了,徐逸锦仿佛听见了金姨娘一边做香囊,一边轻*唱着:“千针密缕做香囊,弟妹纷争扰满堂。还要安排七姓绺,东家西舍走忙忙。”
徐逸锦的目光暗淡了下来,她口中念道:“姨娘、姨娘,你可好……”她转身走出了看热闹的人群,拎着手中的水桶,一步一晃地往华盖山山脚下走去。
从谢池巷向东往华盖山的“炼丹井”去,要先折向北,经过公园路的中山公园。东瓯城的中山公园前接华盖山,后靠积谷山,徐逸锦不记得中山公园具体是哪一年建的,这中山公园的南门其实就紧挨着徐逸锦外婆家的涉园,小时候常来住迷藏。也许今天周边的人们都被河道里热
第70章 “龙舟抬阁”和“绿宝派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