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的“日昼”(中午饭),盘腿坐在那“四条柱子腿的大王床”上的阿春妈望着那一碗甜的“素面汤”,举着筷子,不知道是开吃还是不开吃。
已经第三天了,送到“四条柱子腿大王床”上阿春妈的餐碗里,不管是鸡鸭鱼肉还是素面汤,无一例外是用红糖烧的,不放一粒盐。第一天,阿春妈觉得那碗史无前例的红糖素面汤还是挺好吃的,鸡鸭肉放了红糖也勉强能吃,可是,那用纯糖烧成的海鱼,吃到嘴里的怪味不知该如何形容。但是,为了证明她那一句“咸的是下饭菜、甜的才是补品”的歪理理论,她憋住一口气将徐逸锦端上来的红糖月子羹都吃了,尽管吃了以后觉得胃里直反酸。第二天,她开始觉得反胃,而今天是第三天,她举着筷子无奈地望着那一碗红糖素面,她知道,今天这碗素面已经咽不下去了,还有那碗用白糖烧的鸭子有多恐怖!
从外间的灶头边探头偷偷看着阿春妈包着头巾坐在床上,举着筷子又皱眉又撇嘴的滑稽样子,徐逸锦忍不住耸了耸肩,缩着脖子抿嘴笑了:徐逸锦啊徐逸锦,原来你也这么坏的哦!
忽然柳福天响亮的一声啼哭,徐逸锦觉得自己的恶作剧有点过了:阿春妈吃不下饭,可不饿着小福天了吗?坏了,这玩笑开大了……
徐逸锦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赶紧进了里屋,说:“阿春妈,今天我真是晕了头,这鸭子还没煮熟透,这素面倒被我烧得太烂了,我赶紧给你换一换!”说完,端起那甜素面和甜鸭子逃也似地出来,以最快的速度油煎新鲜猪肉,重新给阿春妈煮了一碗放了鲜肉、鸡蛋和虾皮、紫菜、墨鱼的素面汤。看着阿春妈三口两口将那一大碗素面连汤带卤地吃完,徐逸锦长长舒了一口气。她心里想:“使坏也挺好玩,就是心理负担有点重,不划算!”
忙活了一上午,忽然觉得自己肚子也饿了。但是看着还没有动筷子的甜素面和甜老鸭,徐逸锦又觉得舍不得倒掉。于是,她开始琢磨了:洞天是海岛、湿气重、风浪大,加点生姜是否可以祛寒气。于是,她将一块老姜剁细,放进油锅炒了炒,再在猛火的铁锅“刺啦”一声加进了本地的糯米黄酒,一股姜酒的香味顿时弥漫在灶间。徐逸锦将那碗甜素面重新倒进了用猛火炝炒过的姜酒里打个滚,起锅,尝了一口,呀,只感觉到唇齿间一股别样的香味袭来:既有黄姜的辛香,又有黄酒的醇香,再融入素面的麦香和红糖的甘甜,几口下去,一股暖气从咽喉到胃里到丹田,一直弥漫全身,每个毛孔瞬间被这一股由内而外的暖气打开了,再加上天热,不一会儿,便觉浑身通泰!
徐逸锦拿着筷子,朝自己摆了摆头:“咦,难道我前世就是个厨子?”放下筷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剩下来的那几块大生姜切成片,将刚才故意没煮透的老鸭重新下锅,倒进了一大瓶糯米黄酒,抓起那几把切片的生姜扔了进去,突发奇想:不是甜鸭汤太腻吗?那干脆煮个咸咸甜甜的老鸭汤试试。本来想放盐,一看手边有一瓶红色的豆腐乳,干脆夹了两块四四方方的豆腐乳扔进了鸭汤。看着在火上翻滚的这一锅黄中带红又酒香四溢的老鸭汤,徐逸锦一边啧啧嘴,一边对自己说:“艺术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等着,‘徐厨子创新姜酒腐乳老鸭汤滚烫出锅!”
等她将灶台收拾干净,那一锅混搭老鸭汤也炖好了。刚巧,徐若空和木念初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口中嚷嚷道:“大姐大姐(妈妈妈妈),中……”
没等两个孩子把话讲完,徐逸锦已经给他俩递过去两只小碗,里面盛着刚才的“混搭咸甜老鸭汤”。两个孩子一喝,同时说:“这是什么汤呀,那么好喝!”
徐逸锦一听,赶紧自己也舀了一勺,仔细一品,觉得那味道真是绝了:咸中带甜、甜中带辛、辛中有豆腐乳独特的韵味。她对自己的这份美食创造非常惊讶,愣了好一会儿,才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可以叫
第81章 “七月初七天门开,七星娘娘坐莲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