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雪桐从人大代表的会场上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她不开灯,也不开蜂窝煤的炉子,她觉得自己会有几天吃不下饭。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世上总有人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树立“假想敌”,只有“假想敌”的存在,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斗志、充满奋斗的目标,才能深刻体会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感觉。为了能成为“胜利者”,他们一定会不择手段,也要享受对方成为手下败将时仰望他、敬畏他、需要他的那种快感。
也许,关雪桐就是这样的人。打她记事开始,徐逸锦就是她的“假想敌”,这位“假想敌”让她痛苦不安,但又让她的生活充满战斗的乐趣。哪怕徐逸锦不和她生活在一个地方,她也能找出与徐逸锦关联的人和事来作斗争。这几年,先是以女儿叶欣欣的“毒馒头”事件为支点,将徐逸锦逼出济安中学,反败为胜,接着,就将“战斗”的“火力”集中在徐逸锦的老公关中瑜身上,她想尽一切办法,要熄灭这颗嘉宁县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星星”的光芒,让自己的老公取而代之,但是,她极为生气的是,自己那位榆木疙瘩脑袋的丈夫不仅不配合她,反而处处表达对关中瑜的服气和敬佩,是关中瑜政见的支持者。今天,当关中瑜成功当选的那一刻,关雪桐觉得自己的心就像被一把铁钳狠狠地夹了一下,疼、流血,但是,谁也看不见!
第二天一大早,当大桥镇栎村村支书陈轻舟将这个光荣而重大的消息告诉徐逸锦的时候,徐逸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哦,我知道了,挺好,就是会更忙了!”然后就和金姨娘一起将行李拎到门口,坐上关中天的雇来的车,跟着关中天一起出发了,他们要赶往金华火车站,坐上今晚去天津的火车。
与此同时,在首都清晨的阳光下,邹庆放催促着刚从老家带出来的几位年轻的媛子儿后生儿,叫唤着他们从租住的西郊民巷的小平房里快点出发。他们快乐而忙乱地推着直行车向外走去。经过一处院子门口,那保存尚好的垂花门吸引着他们年轻而好奇的目光,阳光透过绿叶间的缝隙照在年岁不小的老宅门上,翠绿的叶子们努力展现着今年最新鲜的亮色。邹庆放知道他们不能再多停留下来仔细看看这以前或许是哪个皇亲国戚住的大宅门,他得带领着他们赶紧赶往商场去上班,对,上班!现在他和妹妹、还有那几个新雇来的媛子、后生怀揣着北京市临时居住证,成了首都的“上班一族”。
出了胡同,邹庆放一加快骑车速度,便融入了首都的车流里。到了商场,他们换上了标志性的西服,神采奕奕地招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在商场里,他们还有自己在北京的办事处,一部花了6000元安装的电话机几乎每天和大桥镇通长话、报行情、传货单,一辆专用的三轮车每天北京火车站和商场之间来回。邹庆放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因为他再也不用颠来倒去地各地去跑业务了。而让他最自豪的是,他每天可以和客商们说:“这些都是我们大桥镇自己生产的纽扣,你们看看,这设计、这质量、这价格,你们要是能拿出比我们家还划算、还好的纽扣来,我倒贴给你们!”
邹庆放说这话是完全有底气的。因为徐老师、关三叔带领他们去北京大商场包柜台后,大桥镇各村老百姓的心思也活了,为何不能自己生产纽扣让徐老师他们带到北京去卖呢?陈支书一合计,和一位姓侯的亲戚一起招呼了6个少年朋友
第131章 “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走出去就有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