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见大臣们讨论得差不多了,就朝林勇瞥了一眼。
林勇自然心领神会。
“肃静!”
林勇的声音响起。
大臣们再次看向赵桓,大家都想知道这慈善宴会究竟是个什么新鲜事物。
赵桓看大臣们都刚才的热烈劲,就知道他们心动了。
连朝中大臣都会心动,那些有存粮的土财主怎么会轻易放过这种好事。
赵桓打算再给他们添把火。
“诸位,朕还打算命人将此次慈善宴会的客人记录下来,刻入石碑,并将其立于城门,让往来的行人都知晓他们的善举,你们认为朕这个主意怎么样?”
赵桓的话一出,大庆殿瞬间鸦雀无声,弄得赵桓也有点忐忑,难道我说错了什么?
看来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得加码啊!
没等大臣们的反应,赵桓接着忽悠。
“能参加慈善宴会的人,平日里必定都是积德行善的典范,朕会赐其每户一块牌匾,上书积善之家四个大字,以供其乡里知晓其善行,诸位以为如何?”
哗!
赵桓的话音刚落。
一股火热的气氛在大庆殿内蔓延。
大臣们看赵桓的眼神都有些不同了。
除了平日里的恭敬以外,还带着一股火热。
大臣们看向赵桓的眼神,就如同赵桓是一个绝世美女一般。
饶是赵桓也被大臣们眼中的火热吓到了。
你们一个个的怎么这么看朕,被朕几句话就撩拨弯了不成?
其实只是赵桓低估了古人对名声的追求。
古人可以善尽家财,只为在博得美名的人并不在少数。
只是他们的名气都只能在一乡一县传播。
并不能为世人所知晓,更不用说记入史书了。
而赵桓的操作则把那些想要扬名的人那些需求都满足了。
慈善宴会记入史书那可以名留青史。
将事迹刻入石碑更是能让世人瞻仰现实扬名。
有牌匾就能回乡吹牛的时候有凭有据。
赵桓都考虑到了。
大臣们能不被赵桓的一系列操作震惊,能不用炽热的眼神看赵桓吗?
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句话。
“陛下圣明!”
此刻,大臣们对赵桓佩服得五体投地,赵桓不仅能领兵打仗,没想到治理国家的能力也丝毫不弱。
若是换成赵佶,估计连百姓的死活都懒得过问,更不要说想到这么巧妙的解决办法了。
赵桓看到大臣们的反应总算松了口气。
还以为自己的办入不了大臣们的眼,没想到,还能得到他们的夸赞。
但是,仅靠捐赠想要解决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显然还是不可能。
赵桓不得不使用一些后世的市场控制手段了。
赵桓扫视了一下在场的大臣,接着说道。
“朕还有一计,能解决难民粮食短缺的问题,还要与诸位爱卿商议一下!”
大臣们以为赵桓还要给捐献粮食的人更加重要的封赏,纷纷一脸期待地看着赵桓。
能通过考科举当官的人,家境一般都不错。
一般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心情读书。
所以他们对慈善宴会特别期待。
&nbs
第89章 限制粮价[1/2页]